文明年,竟陵掾劉諷,夜投夷陵空館,月明下憩。忽有一女郎西軒至,儀質 溫麗,緩歌閑步,徐徐至中軒,回命青衣曰︰“紫綏,取西堂花茵來,兼屈劉家 六姨姨、十四舅母、南鄰翹翹小娘子,並將溢奴來,傳語道此間好風月,足得游 樂。彈琴詠詩,大是好事。雖有竟陵判司,此人已睡明月下,不足回避也。”
未幾而三女郎至,一孩兒,色皆絕國。于是紫綏鋪花茵于庭中,揖讓班坐。 坐中設犀角酒樽,象牙杓,綠 花觶,白琉璃盞,醪醴馨香,遠聞空際。女郎談 謔歌詠,音詞清婉。一女郎為明府,一女郎為錄事,明府女郎舉觴澆酒曰︰“願 三姨婆壽等 果山,六姨姨與三姨婆壽等,劉姨夫得太山府糾判官,翹翹小娘子 嫁得諸余國太子,溢奴便作諸余國宰相,某三四女伴總嫁得地府司文舍人,不然, 嫁得平等王郎君六郎子、七郎子,則平生素望足矣。”一時皆笑曰︰“須與蔡家 娘子賞口。”翹翹錄事獨下一籌,罰蔡家娘子曰︰“劉姨夫才貌溫茂,何故不與 他五道主使,空稱糾判官,怕六姨姨不歡,深吃一盞。”蔡家娘子即持杯曰︰ “誠知被罰,直緣劉姨夫年老眼暗,恐看五道黃紙文書不得,誤大神伯公事。飲 亦何傷。”于是眾女郎皆笑倒。又一女郎起,傳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說,須傳 翠簪,翠簪過令不通即罰。令曰︰“鸞老頭腦好,好頭腦鸞老。”傳說數巡,因 令紫綏下坐,使說令,紫綏素吃訥,令至,但稱“鸞老鸞老”。女郎皆笑,曰︰ “昔賀若弼弄長孫鸞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無發,故造此令。”
三更後,皆彈琴擊築,齊唱迭和。歌曰︰
明日清風,良宵會同。星河易翻,歡娛不終。
綠樽翠杓,為君斟酌。今夕不飲,何時歡樂?又歌曰︰
楊柳楊柳,裊裊隨風急。
西樓美人春夢中,翠簾斜卷千條人。
又歌曰︰
玉戶金 ,願陪君王。邯鄲宮中,金石絲簧。
衛女秦娥,左右成行。紈縞繽紛,翠眉紅妝。
王歡轉盼,為王歌舞。願得君歡,常無災苦。
歌竟,已是四更。即有一黃衫人,頭有角,儀貌甚偉,走入拜曰︰“婆提王 屈娘子,便請娘子速來!”女郎等皆起而受命,卻傳曰︰“不知王見召,適相與 望月至此。既蒙王呼喚,敢不奔赴。”因命青衣收拾盤筵。諷因大聲連咳,視庭 中無復一物。明旦,諦視之,拾得翠釵數只。將出示人,更不知是何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