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62.致戰

類別︰子部 作者︰劉基(明) 書名︰百戰奇略

    【提示】

    本篇以《致戰》為題,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如何爭取戰場主動權的問題。它認為,調動

    敵人前來交戰(“政敵來戰”),就會使敵人處于兵勢常虛、被動不利的地位;我不受敵人

    調動(“不能赴戰”),就會使我軍處于兵勢常實、主動有利的地位。作戰中,只要千方百

    計地調動敵人就範,就可以無往不勝。本篇引自《孫子兵法》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乃是

    大軍事家孫武對古代作戰主動權的一種科學表述,其意思是,作戰中我要能夠調動敵人而不

    被敵人所調動;其實質是,通過調動敵人而掌握戰場主動權問題。所謂戰場主動權,就是軍

    隊作戰行動的自由權。有了自由權,軍隊才能打勝仗;失去自由權,軍隊就要打敗仗。可

    見,“敵人而不致于人”,乃是虛彼實己、爭取主動,調動敵人、戰勝敵人的一條重要軍事

    原則。本篇依據孫子這一光輝思想,以《致戰》為專題進一步論述了爭取主動權對于作戰勝

    利的重要性,這是非常寶貴的。

    東漢初年,大將耿m平定割據濟南郡地的張步之戰,就是較好體現“致人而不致于人”

    作戰原則的成功戰例。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建威大將軍耿m奉光武帝之命率軍東

    進,割據勢力張步聞訊後,急令其大將軍費邑率兵據守歷城,同時又分兵屯駐祝阿,于泰

    山、鐘城等地列陣布兵,企圖阻截漢軍東進。耿m率軍渡過黃河後,首先攻佔了祝阿,迫使

    鐘城的張步守軍不戰自逃。此時,坐鎮歷城的費邑一面憑城固守,一面遣其弟費敢率兵一部

    進守巨里。耿m根據當面的實際敵情,采取佯攻巨里以調動費邑出擊的戰法,命令部隊趕造

    攻城器械,並故意揚言“後三日當悉力攻巨里城”(見《後漢書•耿m傳》,下同)以欺騙

    和迷惑敵人。費邑對此竟信以為真,到第三日果然親率精兵三萬來救巨里。據此,耿m一面

    分兵一部向巨里以阻困費敢,一面親率主力佔據有利地形,揮軍“乘高合戰”,一舉殲滅了

    費邑軍于野戰運動之中,爾後急速轉兵向巨里。拒守巨里的費敢見漢軍來勢迅猛,慌忙出城

    “悉眾亡歸張步”,漢軍不戰而克巨里,其後,耿m乘勝“縱兵攻諸未下者”,連克四十

    營,迅速攻佔歷城,為爾後奪取平定張步割據勢力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耿m以佯動惑

    敵戰法,創造了調動敵人就範的成功戰例。

    【譯文】

    大凡調動敵人前來與我交戰,就使敵人處于兵勢常虛、被動不利的地位,我軍不為敵人

    調動去戰,就使我軍處于兵勢常實、主動有利的地位。作戰中,應當采用多種方法調動敵人

    來戰,我軍憑據有利地形條件而等待敵人,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作戰中

    要能夠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東漢建武五年,光武帝劉秀命令建威大將軍耿m全部收編投降的士卒,組成建制,置設

    將吏。然後,耿m奉命親率騎都尉劉歆、泰山太守陳俊等部隊,東進討伐割據濟南稱雄的張

    步。張步獲悉這一消息後,派其部將費邑率兵進駐歷城,又分遣一部兵力屯駐祝阿,又在泰

    山、鐘城置設數十營壘以防耿m來攻。耿m率軍渡過黃河後,首先攻克了祝阿城。在其圍攻

    祝阿作戰中,耿m故意留下一個缺口,讓敵眾得以出城逃往鐘城。鐘城守軍听說祝阿已被攻

    破,十分恐懼,于是棄城而逃亡。費邑分兵一部令其弟弟費敢率領去守衛巨里城。

    耿m揮軍首先進逼巨里,並且嚴令部隊盡快修造攻城器械,向各部宣告三天後將全力以

    赴地攻打巨里城,同時暗中放出一些被俘人員,故意讓他們逃歸後將耿m預定攻城的日期報

    告費邑。費邑果然到這一天親率精兵三萬余人前去援救巨里。耿m見此情形,便高興地對部

    將們說︰“我之所以修造攻城器械,為的是誘使費邑前來就範。現在放著這些駐營野外而無

    防御設施的敵軍不打,為什麼硬要強攻設防堅固的城池呢?”于是,耿m分兵一部繼續圍攻

    和牽制巨里的敵人守軍,自己親率精銳部隊搶佔制高點,以居高臨下之勢與敵交戰,大敗敵

    軍,擊斬了費邑。然後砍下費邑首級展示給巨里的守敵,敵人望見後異常恐懼,費敢慌忙逃

    往據守劇地的張步處。耿m全部收繳了巨里城里敵人所存之軍資糧儲,同時又揮軍繼續攻打

    尚未攻克的敵軍營壘,先後攻克了四十多座敵人營壘。于是最終平定了濟南地區。

    【原文】

    凡致敵來戰,則彼勢常虛;不能赴戰,則我勢常實。多方以致敵之來,我據便地而待

    之,無有不勝。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ヾ

    後漢建武五年,光武ゝ詔耿mゞ,悉收集降附,結部曲々,置將吏,m帥騎都尉劉歆、

    泰山太守陳俊將兵而東。張步ぁ聞之,使其將費邑軍歷下あ,又令兵屯祝阿ぃ,別于泰山

    い、鐘城ぅ列營數十以待之。m渡河先擊祝阿,拔之,故開圍一角,令其眾得奔歸鐘城。

    ﹝鐘城﹞人聞祝阿已潰,大恐,遂空壁亡去。費邑分兵遣其弟費敢守巨里う,m進兵先脅巨

    里,嚴令軍中趣修攻具,﹝宣敕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里城。陰緩生口,﹝令得﹞

    亡歸,以m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將精兵﹝三萬余人﹞來救﹝之﹞。m﹝喜﹞謂諸將曰︰“吾

    所以修攻具者,欲誘致 之耳。野兵不擊,何以城為? ”則分兵守巨里,自帥精銳上岡阪

     ,乘高合戰,大破之,斬邑。既而取首級以示巨里,城中懼,費敢﹝悉眾﹞亡歸張步。m

    悉收其積聚,縱兵攻諸未下者,平四十余營,遂定濟南。 

    【注釋】

    ヾ致人而不致于人︰語出《孫子兵法•虛實篇》。

    ゝ光武︰即東漢光武帝劉秀。

    ゞ耿m東漢名將。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伯昭。西漢末,從劉秀起兵,任

    大將軍。劉秀稱帝後,任建威大將軍,封好侯。建武五年(公元29年),奉詔率軍擊滅

    稱雄于濟南郡地的割據勢力張步。

    々部曲︰本謂中國古代軍隊編制之稱,後又為家僕之稱。本篇這里指軍隊編制。

    ぁ張步︰東漢初地方分裂割據勢力。瑯邪不其(今山東即墨西南)人,字文公。新莽

    末,劉秀起兵,張步亦乘機擁眾據濟南郡地,自稱五威將軍。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後,曾派使

    持節授步為東萊太守,但步殺使自立齊王,成為東漢初盤據山東濟南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

    建武五年為耿m擊敗投降,後因謀叛被殺。

    あ歷下︰亦作“歷城”,濟南郡治,位于今山東濟南。

    ぃ祝阿︰縣名。故址在今山東濟南西。

    い泰山︰郡名。治所奉高,位于今山東泰安東。

    ぅ鐘城︰故址在今山東濟南南。

    う巨里︰故址在今山東章丘西。

     誘致︰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又致”,今據史校改。

     野兵不擊,何以城為︰此兩句出自《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三》耿m語,而《後漢

    書•耿m傳》則為“今來,適其所求也。”

     岡阪︰據《爾雅》釋義稱︰山脊為岡,山坡為阪。岡阪,在這里可作“山頂”或“制

    高點”解。

     本篇史例出自《後漢書•耿m傳》和《資治通鑒•漢紀三十三》。


如果你對百戰奇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百戰奇略》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