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83.受戰

類別︰子部 作者︰劉基(明) 書名︰百戰奇略

    【提示】

    本篇以《受戰》為題,旨在闡述處于被敵包圍的情況下作戰所應注意掌握的問題。它認

    為,凡在我軍突然被敵重兵包圍的情勢下,不可輕易逃走,以防敵人尾隨追擊。應當在查明

    敵情後,布列圓形陣地以迎戰敵人的圍攻。縱然敵人包圍我時留有缺口,我當自行予以堵

    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奮戰的決心。戰爭的歷史經驗表明,在被敵人重兵包圍的形勢下,是

    堅持抗擊,還是撤離戰斗,不可一概而論,應當根據敵情、我情、地形等各方面條件而定。

    正確的作戰指導應該是,依據實際情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打得贏時不打,是保守

    主義,容易喪失戰機;打不贏時硬打,是冒險主義,容易遭到失敗。古今中外作戰,情況雖

    異,其理則一。這是我們閱讀《受戰》篇不可不加考慮的問題。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歡率軍擊敗爾朱兆等人進攻的

    鄴城之戰,就是在彼己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和己方處于被圍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當時,已進

    佔鄴城的高歡所部騎兵不滿二千、步兵不滿三萬,面對方爾朱兆則四路會攻,總兵力號稱二

    十萬,是高歡兵力的六倍多。但是,高歡面對即將被敵人重兵包圍的嚴峻形勢,卻臨危不

    懼,從容應戰。他率軍憑據韓陵山有利地形,布列成環形陣地迎戰敵人。交戰中,高歡利用

    敵人內部不和、缺乏統一指揮的弱點,采取集中兵力先攻一路、各個擊破的戰法,首先以精

    銳步騎兵擊敗了爾朱兆一路,然後逐次擊敗各路,從而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反包圍作戰的成功

    戰例。

    【譯文】

    大凡在作戰中,如果敵人兵多我軍兵少,敵人突然對我實施包圍時,我必須在查明敵人

    眾寡強弱情況後采取行動,不可輕易未經交戰就逃走,這主要怕被敵人尾隨追擊。(在力量

    對比可以迎戰敵人的情況下),我應布列成圓形陣地而外向,以迎戰敵人的圍攻;敵人即使

    留有缺口處,我軍應當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一戰的決心,四面奮擊圍攻之敵,

    這樣就一定能獲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敵人如果兵力眾多,就要在查明敵情後,準備在

    可能被包圍的情況下迎戰敵人。”

    《北史》記載︰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歡率兵討伐並州刺史爾朱

    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春,高歡便攻佔了鄴城。這時,爾朱光率軍自長安出

    發,爾朱兆率軍自晉陽出發,爾朱度律率軍自洛陽出發,爾朱仲遠率軍自東郡出發,企圖四

    路會師于鄴城地區圍攻高歡軍,共有兵力二十萬人,憑據洹水而扎營。高歡領兵自鄴南下進

    駐紫陌,其部隊有騎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滿三萬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高歡將其部隊于

    韓陵山布列成環形陣地,又把牛驢連綴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隊的退路。于是,部隊將士都定下

    了拚死一戰的決心。高歡挑選精銳步騎兵從陣地中突然沖出,四面襲擊圍攻之敵,結果大敗

    爾朱兆等部隊。

    【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暴來圍我,須相察眾寡虛實之形,不可輕易遁去,恐為尾擊。當圓

    陣外向,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心。四面奮擊,必獲其利。法曰︰“敵

    若眾,則相眾而受敵。”ヾ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歡討並州刺史ゝ爾朱兆ゞ。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鄴々。爾

    朱光ぁ自長安,兆自並州あ,度律ぃ自洛陽,仲遠い自東郡ぅ,同會于鄴,眾二十萬,挾洹

    水う而軍。歡出頓紫陌 ,馬不滿二千 ,步不滿三萬,﹝眾寡不敵﹞。乃于韓陵 為圓

    陣,連牛驢以塞歸路。﹝于是﹞將士皆為死志,選精銳步騎從中出,四面擊之,大破兆等。

     

    【注釋】

    ヾ敵若眾,則相眾而受敵︰語出《司馬法•用眾第五》。但“受敵”原文作“受裹”,

    義同不改。

    ゝ並州刺史︰馬本及各本皆誤作“信都校尉”,今據史校改。

    ゞ爾朱兆︰鮮卑族。北魏秀容部落首領爾朱榮從子,曾任平遠將軍。

    榮死後,他據晉陽叛魏進攻洛陽,俘虜了孝莊帝元子攸。後為高歡擊敗自殺。

    々鄴︰即鄴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陽。

    ぁ爾朱光︰即爾朱天光,爾朱榮從祖兄之子,官至左衛將軍。後在攻鄴作戰中被高歡執

    殺。

    あ並州︰州名。治所晉陽,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ぃ度律︰即爾朱度律,爾朱榮從父之弟。高歡率軍進攻爾朱兆時,他雖引兵赴援,但因

    與爾朱兆有矛盾,故不戰先退,為高歡所追殺。

    い仲遠︰即爾朱仲遠,爾朱榮的從弟。在其配合爾朱兆進攻高歡作戰中,為歡擊敗,逃

    往南朝梁,死于江南。

    ぅ東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南。

    う洹水︰亦稱“安陽河”,源于今河南林縣北,東向流經安陽。

     紫陌︰地名。原名“祭陌”。故址在今河南臨漳西。

     二千︰馬本及各本皆誤作“三千”,今據史校改。

     韓陵︰即韓陵山,位于今河南安陽東北。

     本篇史例出自《北史•齊本紀上》。


如果你對百戰奇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百戰奇略》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