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87.難戰

類別︰子部 作者︰劉基(明) 書名︰百戰奇略

    【提示】

    本篇以《難戰》為題,取義“危難”,旨在闡述將帥所應具備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

    的問題。它認為,身為將帥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甘苦共眾”的思想品格。特別是在危難

    之際,不可為了保全自身而舍棄部隊,只有臨難而身先士卒,“同其生死”,才能獲得士卒

    的擁戴和保護。本篇所論實質是講將帥修養與部隊建設的關系問題。古今中外軍隊建設的經

    驗證明,將帥的思想品格修養及其表率作用怎樣,直接影響和關系到部隊戰斗力的培養與提

    高。勇敢善戰的將帥,其所帶出來的部隊必定是能攻善守的;畏敵怯戰的將帥,其所帶出來

    的部隊也不會奮勇殺敵。可見,將帥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對部隊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義。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很可貴的。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乘曹操進攻漢中張魯之機,親率十萬大軍

    圍攻合肥。當時,守衛合肥的曹軍將領張遼等僅有部隊七千余人;從雙方兵力對比看,孫權

    軍十四倍于曹操軍,佔絕對壓倒的優勢。但是,戰局卻是以孫軍失敗、曹軍勝利而告終。綜

    觀此戰的全過程,曹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其作戰指導的正確是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在兩

    點︰其一,主將張遼能夠依照曹操正確的防御部署預案,乘孫權軍尚未形成合圍之勢的這一

    有利時機,親率敢死隊突然出城,給孫權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重創其銳,使其頓生畏敵怯

    戰的心理。其二,在孫權受挫于城下,攻城半月不得進展,最後則不得不撤圍退軍之時,張

    遼又能及時組織追擊,大敗孫軍,幾乎活捉孫權。以上兩點之所以能夠順利實施,關鍵又在

    于身為主帥的張遼,能夠臨危不懼,甘苦共眾。他以自己親冒矢石、沖鋒陷陣的表率作用,

    把整個部隊決心守城、奮勇殺敵的精神,完全煥發出來了,成為克敵制勝的強大戰斗力。

    【譯文】

    大凡為將帥者的法則,最重要的在于能夠做到與部眾同甘共苦。如果遇到危險的地方,

    將帥不可以拋棄部眾而保全自己,不可以面臨危難而苟且偷生,應當保護部眾同敵人周旋,

    應當與士卒同生死共戰斗。將帥如能做到這樣,那麼,三軍將士又怎能在危難中忘掉自己

    呢?誠如兵法所說︰“將帥面臨危難之境地,不能只顧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隊不管。”

    東漢末,魏公曹操率軍攻打孫權回來,派遣大將張遼、樂進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駐守

    在合肥。其後,曹操出征張魯時,他給駐守合肥的護軍薛悌寫了封信,封面題寫道︰“敵人

    來到時方可拆看。”不久,孫權率領大軍前來圍攻合肥,薛悌與張遼等將這件書而指示打

    開,上面寫道︰“如果孫權領兵來進攻,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參

    戰。”諸多將領對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但張遼卻心領神會地說︰“曹公親率大軍遠征在

    外,等到救兵來到這里時,敵軍勢必已經把我們打敗了。所以曹公指示我們,乘敵軍對我尚

    未形成合圍態勢之前而出城迎擊它,挫煞敵人的囂張氣焰,以安定我們的軍心士氣,然後才

    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敗的關鍵,就取決于這一戰了。諸位還有什麼疑惑的呢?”李典意見

    與張遼的看法相同。于是,張遼當夜就召募了八百名敢死之士,殺牛犒勞他們,準備在第二

    天出城大戰孫權軍。次日黎明時分,張遼身披鎧甲率兵出戰,他率先沖破敵陣,殺死數十名

    敵人,擊斬二名敵將,大聲呼喊自己姓名,猛打猛沖,突然沖到孫權指揮旗下。孫權大吃一

    驚,眾將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土丘。孫權用長戟護衛自身,張遼大聲喝叱要孫權走下

    高丘決戰,孫權卻不敢移動一步。後來當他望見張遼所率部眾不多時,才調集大軍將張遼所

    部重重包圍。張遼揮軍左突右沖,奮力向前迅猛沖殺,終于打開一個缺口,帶領數十名勇士

    沖出包圍圈。其余尚未沖出包圍圈的部眾大聲呼喊道︰“將軍要把我們丟棄嗎?”張遼听到

    呼喊聲,立即回身再次沖入包圍圈,將受困的余眾全部救出來,孫權部隊竟然沒有敢于阻擋

    的。這一天從黎明交戰直到中午,吳軍士氣已經衰落。張遼得勝返回合肥營地,加修守備工

    事,自此軍心更加穩定,諸將對張遼更加心悅誠服。孫權率軍圍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沒有攻

    克,不得不撤圍退軍。張遼乘機率軍追擊,幾乎把孫權活捉了。

    【原文】

    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舍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苟免,護衛

    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毋忘其眾。”ヾ

    魏曹操征孫權還,﹝使﹞張遼、樂進ゝ、李典ゞ將七千々余人屯合肥ぁ。操征張魯,教

    與護軍薛悌書,題あ其函曰︰“敵至乃發。”俄而,權帥眾圍合肥,乃發此教,曰︰“若孫

    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勿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

    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勝負

    之機,在此一舉,諸君何疑?”李典意與遼同。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

    牛享士,明日大戰。平旦,遼披甲出戰,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擊突

    至權麾下。

    權大驚,眾不知所以,走登高﹝冢﹞。權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

    遼所將眾少﹞,乃聚兵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解,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余

    眾呼號曰︰“將軍豈舍我耶?”遼復還入圍,拔出余眾,權軍無敢當者。自旦至日中,吳人

    奪氣,遼﹝還﹞修守備,眾心乃安ぃ,﹝諸將﹞悅服。權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遼

    率諸將追擊,幾復獲權。い

    【注釋】

    ヾ見危難,毋忘其眾︰語出《司馬法•定爵第三》。

    ゝ樂進︰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南)人,字文謙。有膽略,從曹操征伐,屢建戰功。官

    至右將軍,封廣昌亭侯。

    ゞ李典︰山陽巨野(今山東巨野東北)人,字曼成。從曹操征伐,戰績頗著,官至捕虜

    將軍,封都亭侯。

    々七千︰馬本及汪本皆作“七十”,與史載不符,今從唐本。

    ぁ合肥︰故城在今安徽合肥西北。

    あ題︰史籍原作“署”,《百戰奇法》原作者因諱宋英宗嫌名(“曙”),引錄時改

    “署”為“題”。

    ぃ眾心乃安︰馬本及各本皆顛倒為“眾乃心安”,今據史復原。

    い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如果你對百戰奇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百戰奇略》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