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論遠山

類別︰子部 作者︰清•鄭績 書名︰夢幻居畫學簡明

    凡畫皴山之外,應有遠山。遠山無皴,或墨或藍或赭,用色洗染;或于凸凹處閃露半面,或于山腳外突出全體,其尖峰圓巒,照應皴山,形勢遠近,皆同一脈。若水上遠山,要見山腳與水分,間一筆濃後化淡,以接頂氣。而山頂一筆更濃亦化淡,落照應山腳,其中間必空淡,以留雲影,方得靈動。   

    如一幅皴山,形勢宜層疊,遠山以收遠景者,則用水墨、墨赭、墨藍、層層分。然初一層略濃,最後一層更淡,淡愈遠愈杳,天地自然一定不易之理。予少年讀《芥子園畫傳》雲,遠山愈遠者,得雲氣愈深,故色愈重。此一重字,于心不能無憾。後游山觀海,歷覽遠景,每留心分別遠山,為真畫譜,所見皆是愈遠愈杳,從未見山遠而色反重也。蓋近山無雲遮蔽,故皴紋畢露,而見綠色,綠色乃山草本色也。雲氣色白,白色愈深,則山色愈淺,故近山深綠,由深綠至于淺綠,而遠山則白雲色深,綠為白掩,故綠變藍,由深藍而至淺藍,由淺藍而至不見藍,豈不是愈遠愈杳乎。重字改作淡字方妥。   

    凡畫成加遠山,世人往往忽略,以為末外功夫,多不經意,不知最關緊要。常見山水畫成,通幅皆妥,惟遠山失宜,反為破綻,即不入賞,豈可慢不講究哉!夫皴山之後加遠山,誰人不曉,莫失位置。即遠山之後,有皴山矣。如一幅布局,這一邊寫崇山峻嶺,層疊而上,那一邊空曠跌低,作平淡景,二高一低,甚為合法。其峻嶺上加遠山,無所不宜。但平遠低處,要向這邊峻嶺上後層嶺腳,應在低下某處,計度嶺腳後一位,乃加遠山,方合畫中界尺也。若不明此界尺,則那邊遠山,實在這邊嶺腳之前;這邊峻嶺,皆在那邊遠山之後,樹石雖佳,亦無可救藥。世人犯此不少,學者尤宜深究焉。   


如果你對夢幻居畫學簡明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夢幻居畫學簡明》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