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国朝苏平仲太史集】

类别:子部 作者:不详 书名:永乐大典

    《古诗选唐序》:诗之有风、雅、颂、赋、比、兴、也,犹乐之有八音六律六吕也。八音、六律、六吕,乐之具也;风、雅、颂、赋、比、兴,诗之具也。是故乐工之作乐也,以六律六吕而定八音;诗人之作诗也,以赋比兴而该风雅颂。诗人作诗之初,因事而发于言;不若乐工作乐之初,先事而为之制焉耳。于戏!韶箫也,大夏也,大武也,以至于秦、魏、齐、诸国,其乐之作也,陈之以八音,和之以律吕,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未尝同也;商也,周也,鲁也,以至于邶、庸阝、卫诸国,其诗之作也,经之以风雅颂,纬之以赋比兴,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未尝同也。乐音之有治有忽,不系八音六律六吕,而系世变;诗音之有正有变;系风雅颂赋比兴,而不系世变哉?夫惟诗之音系乎世变也,是以大小雅十三国风出于文武成康之时者,则谓之“正雅”、“正风”,出于夷王以下者,则谓之“变雅”、“变风”。风雅变而为骚些,骚些变而为乐府,为选,为律,愈变而下。不论其世而,论其体裁,可乎?李唐有天下三百余年,其世盖屡变矣。有盛唐焉,有中唐焉,有晚唐焉。晚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中唐之诗也;中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盛唐之诗也。然盛唐之诗,其音岂中唐之诗可同日语哉?中唐之诗,其音岂晚唐之诗可同日语哉?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终之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御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时观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固一道也,不审音,不足以知乐;不知乐,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平阳林敬伯,蚤岁诵文靖之序,深有概乎其衷,乃游国学,质诸博士贝廷琚、刘子宪,而知唐音去取,其嗜好也。其主蒙阴县簿,暇日乃更选焉,非有风雅骚些之遗韵者不取也。得七百六首,随其世次,厘为六卷,以所选皆五七言古诗,故目为《古诗选唐》。敬伯之言曰:窃闻诗缘情而作者也。其部则有风雅颂,其义则有赋比兴,其言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其篇或长或短,初曷尝拘拘于其间哉!又曷尝曰:我为风为雅为颂也,因事而作,出于国人者,则曰“风”;出于朝廷者,则曰“雅”;用之宗庙郊社者,则曰颂。又曷尝曰:我为赋为比为兴也,成章之后,直陈其事则曰赋;取彼譬此则曰比;托物起意则曰兴。如斯而之矣。柰何律诗出而声律对偶章句拘拘之甚也。诗之所以为诗者,至是尽废矣。故后世之诗,不失古意,惟有古诗。而今于唐诗。亦惟选古,律以下则置之。而况唐之诗近古而尤浑噩,莫若李太白杜子美。至退之,虽材高欲自成家,然其吐辞暗与古合者,可胜遏哉!而《唐音》乃皆不之录,今则不敢不录焉。余伟其论之确、识之、而选之精也。是以备著之。于戏!此诗选盛于唐音远甚,使文靖复生而见之,宁不快于其意,必有以发挥敬伯之用心者矣!惜乎九原莫作,顾使余序其篇端也。


如果你对永乐大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永乐大典》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