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齋記》︰天子諸侯謂之君,卿大夫謂之子,古之為此名也。所以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謂之君子。有天子諸侯卿大夫之位,而無其德,可以謂之君子,蓋稱其位也。有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德,而無其位,可以謂之君子,蓋稱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則人以其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則人以其實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與之以名,而不以實。能以其位,終身而無謫者,蓋亦幸而已矣。故古之人以名為羞,以實為慊,不務服人之貌,而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獨如此也。以為求在外者,不可以力得也。故雖窮困屈辱,樂之而弗去,非以夫窮困屈辱為人之樂者,在是也。以夫窮困詘辱不足以概吾心為可樂也已。河南裴君主簿于洛陽,治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豈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豈以為世之小人眾,而躬行君子者獨我乎?由前則失己,由後則失人。吾知裴君不為是也。亦曰︰勉于德而已。蓋所以牖于其前,朝夕出入觀焉,思古之人所以為君子而務及之也。獨仁不足以為君子,獨智不足以為君子,仁足以盡性,智足以窮理,而又通乎命,此古之人所以為君子也。雖然,古之人不雲乎德如毛,毛猶有倫,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則裴君之為君子也孰御焉,故余嘉其志而樂為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