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治咳嗽方第一

類別︰子部 作者︰日•丹波康賴 書名︰醫心方

    《病源論》雲: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也。肺主氣,合于皮毛,邪之初傷,先客 各 喘息有音,甚則唾血;乘夏則心受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乘春則肝受之,肝咳之狀,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兩腳下滿;乘至陰則脾受之,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喑喑引于 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乘冬則腎受之,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此五髒之咳也。五髒咳久不已,傳與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嘔膽汁;肺咳不已,大腸受之,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屎;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者與咳俱;腎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狀,咳而遺尿;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者,咳而腸滿,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千金方》雲:問雲:咳病有十,何謂?師曰:有風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 異?

    咳則 咳 臍 《僧深方》雲:熱咳,唾粘而如飴;冷咳,唾清澄如水。

    《醫門方》雲:夫酒客咳者,其人必吐血,此為坐極飲過度所致,難療。

    《極要方》雲:此病有數種,有冷熱咳嗽,有肺萎嗽,有肺癰嗽,有水氣嗽。若有本性非熱 嗽,唾無 出 息,腹滿悶,甚者頭面有氣過久,重者身體皆腫,此是水氣嗽也。

    《葛氏方》雲:上氣喘嗽,肩息不得臥,手足逆冷,及面浮腫者,死。

    《僧深方》紫菀丸,治咳嗽上氣,喘息多唾方:紫菀 款冬花 細辛 甘皮(一名橘皮) 干姜(各二兩)

    上五物,丸如梧子三丸,先食服,日三。

    又方:如櫻桃大,含一丸,稍咽其汁,日三。新久嗽,晝夜不得臥,咽中水雞,聲欲死者,《錄驗方》小紫菀丸,治上氣夜咳逆多濁唾方:干姜(二兩) 甘皮(二兩) 細辛(二兩) 紫菀(三分) 款冬花(二兩) 附子 (二兩)

    凡六物,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日二。

    大紫菀丸,治上氣咳逆方:紫菀(二兩) 五味子(二兩) 橘皮(二兩) 香豉(二兩) 干姜(二兩) 桂心 (二兩) 杏仁( 凡十一物,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二,夜含一丸如杏核大,咽汁,晝更含。

    《承祖方》治上氣咳嗽杏仁丸方: 杏仁(一升,熬) 干姜(二兩) 細辛(二兩) 紫菀(二兩) 桂心(二兩)

    搗下篩,杏仁別如脂,合和以蜜丸,服如棗核一枚,日三。

    《廣濟方》療咽喉干燥,咳嗽,語無聲,桂心散方:桂心(六兩) 杏仁(三兩)

    搗篩,以綿裹一棗大,含,細細咽汁,日三夜二,忌生蔥油膩。

    《範汪方》治咳紫菀牙上丸方: 紫菀﹝一分(一方一兩)﹞ 干姜(一分) 附子(一分) 桂心(一分) 款冬花(一 分) 細辛( 凡六物,冶篩,和蜜丸,丸如小豆,先食,以二丸著牙上,稍咽,日再,不知稍增。

    又雲:投杯湯,治久咳上氣,胸中寒冷,不能得食飲,臥不安床,牽繩而起,咽中如水雞聲 款冬花﹝四十枚(一方二十枚)﹞ 細辛(一兩) 紫菀﹝二兩(一方一兩)﹞ 甘草﹝二 兩(一 方三兩)﹞ 凡十物, 咀,以水八升,煮得二升,先食,適寒溫,再服,溫臥汗出即愈。(今按:《錄驗方》:麻黃三兩,甘草三兩,杏仁百枚。凡三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未食分三服。)

    《短劇方》治咳嗽上氣,呼吸攀繩,肩息欲死覆杯湯方:麻黃(四兩) 甘草(二兩) 干姜(二兩) 桂肉(二兩) 貝母(二兩)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今按《範汪方》雲:苗詭士孫粟,男兒四歲,母 又雲:潑雪湯,治上氣不得息臥,喉中如水雞聲,氣欲絕方:麻黃(四兩) 細辛(二兩) 五味子(半升) 干姜﹝四兩(一,或本)﹞ 半夏(四兩) 桂心( 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臥,一名投杯湯。令得汗,汗多喜,不 杏仁三兩 細辛三兩 生姜十兩 半夏四兩 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五合(七合)服,漸漸加之。﹞《千金方》雲: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坐極飲過多所致,厚樸大黃湯主之。

    厚樸(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四兩)

    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

    《本草》雲:咳逆,鹿髓,以酒服之甚良。

    又雲: 膏,酒和三合服之,日三。 又雲:食鯉魚肉也。

    《孟詵食經》雲:療卒嗽味方: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中納一粒椒,以面裹,于熱灰中 椒七枚。合煎含咽之。)

    又方:梨去核,納甦蜜,面裹,燒令熟食之,太良。

    又方:割梨肉于梨甦中,煎之,停冷食之。(今按:《朱思簡食經》雲:凡用梨治咳,皆須 《葛氏方》治卒得咳嗽方:皂莢、干姜、桂心分等搗丸,服三丸,日三。

    又方:生姜汁(一名干姜)、百部汁和煎,服二合。

    《集驗方》治忽暴氣嗽奔喘,坐臥不得、並喉里KT 聲,氣欲絕方:麻黃(三兩) 杏仁(四兩) 干姜葉(二兩) 紫(茈)胡(四兩) 橘皮(二兩)

    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張仲景方》治三十年咳大棗丸方: 大棗(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二十枚)

    凡三物,豉、杏仁搗令相得,乃納棗,搗令熟,和調丸如棗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 《耆婆方》治三十年咳嗽方: 細辛 紫菀 麻黃 甘草 干姜(各四分)

    五味為散,白飲服一方寸匕,日三。

    《效驗方》款冬花分丸治三十年咳上氣嘔逆面腫方: 杏仁(三分,熬) 干姜(三兩) 柑皮(一兩) 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款冬花(二兩)

    凡六物,冶下篩,以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

    《僧深方》治新久嗽芫花煎方: 芫花(二兩,末) 干姜(二兩) 白蜜(二升)

    凡三物,納于蜜中,微火煎,服如棗核一枚,日三。

    燻咳嗽法: 《錄驗方》治久咳燻法:蠟紙一張,熟艾薄遍布紙上燻,黃末一兩,款冬花末二分。前遍布 劑,一《千食方》治咳燻法:細熟艾薄布紙上,紙廣四寸,復以硫黃(《本草》:硫黃一名)末薄布 之,灸咳嗽法: 《僧深方》雲:灸近兩乳下黑白肉際紋百壯,即日愈。(《範汪方》同之。)

    又方:以繩當乳頭圍周身,令前後平正,當乳脊骨解中,灸之九十壯。

    又方:橫度口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邊,灸八十壯,三日報畢。

    又方:從大椎數,下行第五節下、第六節上穴間中一處灸,隨年壯,並治上氣秘方。

    《短劇方》雲:灸肩井穴百壯,在肩上陷解中大骨前。

    又方:灸大杼穴隨年壯,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

    又方:灸肺俞,隨年壯,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風門熱府穴百壯,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天突穴五十壯,在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又方:灸玉堂穴百壯,在紫宮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羶中穴五十壯,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陷者中。

    又方:灸雲門穴五十壯,在臣骨下氣戶兩旁各二寸陷者中,橫去旋機旁六寸。

    又方:灸中府穴五十壯,肺募也,在雲門下一寸。

    又方:灸巨闕穴五十壯,在鳩尾穴下五分。

    又方:灸期門穴五十壯,在去巨闕五分舉臂取之。(以上《千金》同之。)

    又方:灸輸府穴,在旋機旁各二寸。

    又方:灸或中穴,在輸府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氣戶穴,在去旋機旁各四寸。

    《葛氏方》雲:度手拇指,中折以度心下,灸三壯即瘥。


如果你對醫心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心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