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瘤者,皮肉中忽腫起,初如梅李大,漸長大,不癢不痛,又不結強。言瘤結不散,謂之為瘤。不治,乃至 大則不復痛。不能殺人,亦慎不可輒破之。
《範汪方》雲:發腫都軟者,血瘤也。發腫狀如 雖極大,此肉瘤非癰也。
《千金方》治瘤病方: 礬石 芎 當歸 大黃 黃連 夕藥 白蘞 黃芩(各二分) 吳茱萸(一分)
九味,為末,雞子黃和之,涂細故布上,隨瘤大小以敷貼之,干即易。著藥當熟作膿脂細細從孔出也。按卻膿血盡,著生肉膏。若膿不盡,復起故也。
又雲:生肉膏主癰瘤潰漏及金瘡凡百瘡方: 當歸(一兩) 附子(一兩) 甘草(一兩) 白芷(一兩) 芎 (一兩) 生地黃 (五兩) 薤白(二兩)
七味,切,以豬脂二升半,煎白芷黃,去滓稍以敷之,日三。《僧深方》同之。
又雲:凡肉瘤勿治,治殺人,慎慎之。
《僧深方》治血瘤方: 鹿肉割,炭火炙令熱,掩上拓之。冷復炙,令肉燒燥,可四炙四易之。若不除,灸七炷便足也。
《玉箱方》楊樹酒治瘤癭方: 河邊水所注楊樹根三十斤,熟洗細銼,以水一石,煮取五斗,用米三斗,面三斤釀之酒成。服一升。(《集驗方》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