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治諸方第十六

類別︰子部 作者︰日•丹波康賴 書名︰醫心方

    《病源論》雲: 病之生,或因寒熱不調,致血氣壅結所作。或由飲食乖節,野狼鼠之精入于腑髒,毒流注脈,變化而生。皆能使血脈結聚,寒熱相交,久則成膿而潰漏也。生身體皮肉者,亦有始結腫,與石癰相似。所可為異者,其腫之中。按之累累有數核,喜發于頸邊,或兩邊俱起便是 證也。亦發兩腋下及兩顳 間,初作喜不痛不熱,若失時不即治生寒熱也。

    所發之處,而有輕重。重者有兩,一則發口上壁,有結核,大小無定,或如桃李大,此蟲之窠窟,正在其中。二則發口之下,無有結核,而穿潰成瘡。

    又雲:蟲毒之居,或腑髒無定。故 發身體,亦有數處,其相通者多死。其 形狀起發之由,今辨于後章。

    《養生方》雲: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經宿蚍蜉、螻蛄、蜣螂游上,喜為九 。十二月,勿食狗鼠殘肉,生瘡及 出頸項及口里,或生咽內也。

    又雲:決其死生者,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以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赤脈而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又雲:方說九 者,是野狼 、鼠 、螻蛄 、蜂 、蚍蜉 、蠐螬 、浮疽 、瘰 、轉脈 ,此頸之九 也。

    又雲:復有三十六種 ,方不次第顯其名。而有蜣螂、蚯蚓等諸 ,非九 之名,此即是三十六種 之數也。

    《短劇方》雲:有 者,始結腫與石癰相似,所可為異者,其一種中,按之累累有數核便是也。

    初作喜不痛不熱,即以練石薄敷之,內服防己連翹湯下之,便可得消。若失時不治結膿者,亦以練石薄薄,令速熟,熟用火針膏散。如治癰法。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

    又雲:桐君說,赤小豆、白蘞、黃芩、黃 、牡蠣,凡五物,等分,下篩,酒服方寸匕。

    治癭瘤諸 昆布丸方: 昆布(八兩,炙) 海藻(七兩,洗,炙) 小麥(一升,熬) 海蛤(五兩) 松蘿(四兩) 連翹(二兩) 白頭翁(二兩)

    上七物,搗下篩,和蜜丸如梧子,服十九,日三。稍加三十丸。

    《千金方》雲:凡 有似石癰,累累然作 子,有核,在兩頸及腋下,不痛不熱者皆練石散敷,內服五香連翹湯下之。已潰者,療如癰法。(今按:五香連翹湯有治惡 方。)

    凡項邊、腋下先作瘰 者,欲作漏也。宜禁五辛、酒、面及諸熱食。

    又雲:灸漏方: 搗生章陸根,捻作拌子,置漏上,以艾灸上,拌子熱易之。灸三四升艾,瘥。(《經心方》同之。)

    又方:葶藶子二合,豉一升,二味合搗,令熟,作餅如大錢,濃二分許。取一枚當瘡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餅上,三炷一易,三餅九炷,日三。隔三日復一灸。

    又方:灸 周四畔即瘥。

    又雲:治漏方: 搗土瓜根敷之,燥復易,不限時節。

    又方:燒死蜣螂末,酢和涂之。

    又方:死蛇灰,酢和敷之。

    《葛氏方》通治諸 方: 取地中潛行鼷鼠一頭,破腹去腸干之,火炙令可成屑末,以臘月豬脂和,敷瘡上。

    又方:燒螻蛄作屑,豬膏和,敷之。

    又方:白犬骨燒末以豬膏和敷之。

    又雲:治諸 著口里齒頰間者方: 東行母練根細銼三、四升,以水濃煮,取汁含之。數吐易,勿咽之。

    《耆婆方》治人三十年 瘡方: 取蒴 根曝令土燥,槌去土,大釜中以水煮令熟,去滓,置大盆中,絞取清汁煎之,若盛復熟小器中煎,令如薄糊,納器中。若有痂,去之納煎。若病深,以雞毛取煎冷暖軟以納中,瘥乃止。取煎蒴 ,滓舉著其人,瘥。而不報息者,取滓燒還發 也。秘之。

    《廣濟方》療 久不瘥方: 巴豆(一兩,去皮) 大棗(一升)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絞去滓,更煎如稠餳,敷瘡上,日三。

    《劉涓子方》治 眾方不瘥效驗方: 取牡蒙數兩,搗之,湯和。適寒溫,取一升許,薄瘡上。冷復易。經日益佳。

    《新錄方》治諸 方: 露蜂房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兔皮灰敷之。

    又方:芥子末敷之。

    又方:桃葉搗如泥封之。

    《救急單驗方》療諸 瘡方: 煎楸枝葉,淨洗瘡,納孔中大驗。

    又方:石留黃末,置瘡孔中,以艾灸立驗。

    《陶景本草注》諸 方: 玄參,酒漬,飲之良。

    又方:KT 鼠蹄,燒末,酒服之。

    《甦敬本草注》諸 方: 馬莧,搗,揩之。

    又方:食雉肉,良。

    《崔禹錫食經》諸 方: 食一、兩斤蕨,終身不病也。


如果你對醫心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心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