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 太阳正治法第一 麻黄汤脉证七条

类别:子部 作者:清·尤在泾 书名: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足之太阳,其脉上际巅顶,而下连腰足,而寒之为气。足以外闭卫阳,而内郁营血,故其为病。

    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之证。然惟骨痛、脉紧、无汗,为麻黄汤的证。

    其余则太阳中风亦得有之。学人若不以骨痛、脉紧、无汗为主,而但拘头痛、发热等证,必致发非所当发矣。虽本文不言脉紧。然可从无汗而推。犹太阳伤寒条。不言无汗,而以脉紧该之也。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人之伤于寒也。阳气郁而成热。皮肤闭而成实。麻黄轻以去实。辛以散寒。温以行阳。杏仁佐麻黄。达肺气、泄皮毛、止喘急。王好古谓其治卫实之药是也。然泄而不收。升而不降。桂枝、甘草。虽曰佐之。实以监之耳。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二条凭脉以言治,而不及证,且但举浮与数,而不言紧,而云可与麻黄汤发汗。殊为未备。

    然仲景自有太阳伤寒条与麻黄汤证。在学人当会通全书而求之,不可拘于一文一字间也。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太阳麻黄汤证也。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表证仍在者,仍宜以麻黄汤发之。所谓治伤寒不可拘于日数。但见表证脉浮者,虽数日犹宜汗之是也,乃服药已。病虽微除,而其人发烦目瞑者,卫中之邪得解,而营中之热未除也。剧者血为热搏,势必成衄。衄则营中之热亦除,而病乃解。所以然者,阳气太重。营卫俱实,故须汗血并出,而后邪气乃解耳。阳气、阳中之邪气也。郭白云云:麻黄汤主之五字,当在此当发其汗下。是。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伤寒脉浮紧者,邪气在表。法当汗解,而不发汗,则邪无从达泄。内搏于血,必致衄也。衄则其邪当去,而犹以麻黄汤主之者,此亦营卫并实。如上条所云阳气重之证。上条卫已解而营未和,故虽已发汗。犹须得衄而解,此条营虽通而卫尚塞,故既已自衄,而仍与麻黄汤发汗而愈。然必欲衄而血不流。虽衄而热不解者,乃为合法。不然。靡有不竭其阴者,于是仲景复着夺血无汗之例曰: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谓阳气重者,须汗血并出,以泄其邪,其稍轻者,设得衄血,邪必自解,身虽无汗,固不必更以麻黄汤发之也。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至十余日之久。脉浮不紧而细。人不躁烦而嗜卧。所谓紧去人安,其病为已解也,下二段是就未解时说。谓脉浮细不嗜卧,而胸满胁痛者,邪已入少阳,为未解也,则当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不细。不嗜卧者,邪犹在太阳而未解也。仍当与麻黄汤,非外已解而犹和之发之之谓也。  


如果你对伤寒贯珠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贯珠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