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 太阳类病法第五 风湿四条

类别:子部 作者:清·尤在泾 书名:伤寒贯珠集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一身尽疼发热者,湿也。日晡所剧者,风也。盖湿无来去,而风有休作,故疼痛发热。每至日晡则剧也。成氏曰。若汗出当风而得之者,则先客湿而后感风。若久伤取冷所致者,则先感风而后客湿。风与湿合,故曰此名风湿。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风湿虽并为六淫之一。然风无形而湿有形,风气迅而湿气滞,值此雨淫湿胜之时,自有风易却而湿难驱之势,而又发之速而驱之过,宜其风去而湿不与俱去也,故欲湿之去者,但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此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之旨欤。以上七条,亦从王叔和痉湿 篇中录出,非太阳原文也。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

    伤寒至八九日之久,而身疼不除。至不能转侧。知不独寒淫为患,乃风与湿相合而成疾也。不呕不渴。

    里无热也。脉浮虚而涩。风湿外持,而卫阳不振也,故于桂枝汤去芍药之酸寒,加附子之辛温。以振阳气而敌阴邪。若大便硬,小便自利,知其人在表之阳虽弱,而在里之气自治,则皮中之湿。

    所当驱之于里。使从水道而出。不必更出之表,以危久弱之阳矣,故于前方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朮之苦燥。合附子之大力健行者,于以并走皮中,而逐水气,此避虚就实之法也。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亦湿胜阳微之证,其治亦不出助阳驱湿。如上条之法也。盖风湿在表。本当从汗而解,而汗出表虚者,不宜重发其汗。恶风不欲去衣。卫虚阳弱之征,故以桂枝、附子助阳气。白朮、甘草崇土气。云得微汗则解者,非正发汗也。阳胜而阴自解耳。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朮(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而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如果你对伤寒贯珠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贯珠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