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澀。
青皮 厚樸(姜制) 白術 半夏 柴胡 黃芩 茯苓(去皮) 草果(各一錢半) 甘 草(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快脾治瘧。
草果(二錢) 蒼術(三錢,米泔水浸) 厚樸(二錢,姜制) 半夏曲 陳皮(各一錢半)
上 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時服。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熱甚者加柴胡,瘴瘧加檳榔,所加者各等分。一方加人參,一方熱多者加石膏。
治寒熱,瘧疾初愈,服此進食理脾。
草果仁 紫甦 良姜(炒) 川芎 青皮(去白,炒) 白芷 甘草(炒,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治五髒氣虛,喜怒不節,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衛氣相搏,發為瘧疾。
人參 白術 茯苓(去皮) 橘紅 半夏(湯泡七次) 草果(各一錢半) 烏梅(一 錢) 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瘧疾,寒多熱少者,必須先服此藥。
人參(去蘆) 厚樸(姜制) 陳皮(各一錢半) 蒼術(二錢,米泔水浸,炒) 茯苓(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瘧疾,寒多微熱,但寒不熱,並治癆瘵。
柴胡(三錢) 桂枝 干姜 牡蠣 甘草(炙,各一錢) 黃芩(一錢半) 栝蔞根(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一切瘧疾,無問寒熱多少,及山嵐瘴氣,寒熱如瘧等證。
厚樸(姜制,炒) 陳皮 草果 常山(雞骨者) 檳榔 青皮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一盅半,酒半盅,煎至一盅,去渣,露星月一宿,空心向東服。
治瘧疾,熱多寒少,或單熱頭痛,胸滿咽干。
方見傷寒門。
治瘧疾,但熱不寒者。
知母(三錢) 石膏(五錢) 粳米(一撮) 甘草(一錢半,炙) 肉桂(去皮,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鱉甲(醋炙) 白術 草果 檳榔 川芎 白芍藥 厚樸(姜制) 橘紅 甘草(炙,各一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紅棗一枚,烏梅少許,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久瘧,結成癥瘕,痞在胸脅,諸藥不愈者。
蒼術(米泔水浸) 草果 桔梗 青皮 陳皮 良姜 半夏(湯泡) 茯苓(各一錢) 枳 殼 上作一服,水二盅,鹽少許,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寒熱瘧疾,作而僕厥,手足俱冷,昏不知人,此雖一時,急用之有驗。
附子(炮,去皮,二錢) 訶子(二錢半) 陳皮(三錢) 甘草(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棗七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治一切寒熱瘧疾,胸膈停痰,發散不愈者。
檳榔(四兩) 常山(一斤,酒浸,蒸焙)
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當發前一日,臨臥時用涼酒吞下,便睡至四更,再吞一服。一方用雞子清為丸。
治久瘧不愈者。
東方甲乙木,巴豆(去油,別研)。南方丙丁火,官桂(別研)。中央戊己土,硫黃(去砂 上于五月一日修治了,用紙各裹以盤盛,根據前方位排定,勿令貓犬及婦人見,安在神佛前至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前藥,令勻,丸如梧桐子大,遇患者以綿裹一丸,塞于鼻竅中,男左女右,于未發前一日安之,約度尋常發過少許方除。一方塞于耳內。
治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皆治。
其法于大椎中第一骨節盡處,先針後灸,三七壯,立效,或第三骨節亦可。
治瘧,三陽合病,熱甚者。
桂枝(一錢) 黃芩 半夏(炮) 人參(各二錢) 柴胡(六錢) 石膏(四錢) 知 母(一錢 上 咀,分作二帖,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大治脾胃聚痰,發為寒熱。
生姜(四兩)
上和皮搗汁一碗,夜露至曉,空心冷服,或吐或利,即安。
治勞瘧,表里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來。
川芎 當歸 鱉甲(醋炙) 茯苓 青皮 陳皮 半夏 芍藥 上 咀,各等分,每帖二兩,用水二盅,生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熱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治久瘧不已,山嵐瘴氣。
肉豆蔻(二個,一個面裹煨,一個生用) 草果(二個,同上法) 厚樸(二寸,一寸生,上 咀,作一服,當發日用水二盅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治一切瘧疾。
虎頭骨(酥炙,二兩) 朱砂(細研) 牡蠣粉 川大黃(銼,炒) 桂心 知母(以上各一兩) 乳香 甘草(炙) 烏梅肉(炒) 附子(炮) 枳殼(去 ,麩炒) 麝香(別研) 木香 常山(以上各半兩) 桃仁(三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生姜(一塊,如雞子大,半煨上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桃條湯下。
治一切瘧疾,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一日一發,或一發後六七日再發,皆治之。
甘草(爐) 綠豆末 荷葉(爛,各五錢) 定粉(研) 龍腦(研) 麝香(研,各半兩) 金箔(二十五片,為衣) 信砒(醋煮,二兩半) 朱砂(研飛,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兩作二十丸,捏匾,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以新水磨化,日發者未發前服之,間日者不發夜服,隔數日發者,前一日夜服,連日者凌晨服。
治瘧。
常山 鱉甲(醋炙黃,各三分) 虎頭骨(炙,半兩) 豉(炒,半分) 桃枝(一握)
柳枝 上細銼,以酒一升,浸一宿,明日入生姜五片,煎取五合,去滓,空心分為二服。
治一切瘧疾。
靛花(二兩,東方) 桂心(一兩,南方) 干姜(一兩,西方) 巴豆(一兩,北方)
硫黃 上將五般藥于盤內,據五方安排定,取四月二十八日夜安桌子上,于中庭露,以香一爐,當虔心。如是露七夜,至端午日早修合,將巴豆去殼,湯五十沸搗研,余藥為散,入麝香,以薄糊調靛花末為丸,如櫻桃大,合時忌女子等見,丸子焙干于盒內盛,發日淨手取,以綿裹香火炙令熱,男左女右,預前帶安耳中,便利時除卻,淨手後再安耳中,不得女子捻觸,女子患男子與安,忌一切葷腥果子(一方無麝香)。
治嵐瘴鬼瘧食瘧頻並者。
雄黑豆(一作小豆) 綠豆(各四十九粒) 信砒(半錢,另研) 黃丹(一錢,為衣)
上為末,于端午日同入乳缽內,滴水為丸,分作三十粒,每服一粒,用東南桃心七枝研汁,將井花水,早晨日欲出末出時吞之,醋湯亦得,其驗不具言。三五月患者只一丸,服後大段者只微寒,若小可便絕去也。當發日服,忌葷腥,三日一服,孕婦不可服。一方有雄黃
治瘧疾等證。
人言 雄黃(各一錢半) 白面(七錢半) 干胭脂(一錢)
上各研極細,和勻,滴水和為餅子,如棋大,每服三餅,臨臥細嚼,冷水送下,忌濕面葷腥,生硬冷物,分作三十服,虛實大小,加減服之。
治瘧疾。
信(一錢) 蜘蛛(大者三枚) 雄黑豆(四十九粒)
上為末,同研細,滴水和丸,如豌豆大,來日發,今夜北斗下獻,早晨紙裹一丸塞耳中,一粒可治三人,其效如神。
治瘧疾。
白扁豆(一兩,炒) 綠豆(一兩,炒) 好信(五錢,醋煮)
上為末,入白面四兩,水和丸,如梧桐子大,臨發日五更,用涼水送下,忌熱物。
治一切瘧疾。
常山(四兩) 草果(二兩,各炒存性)
上為末,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臨臥冷酒下四十丸,五更時再服三十丸,忌熱物並羊肉。
黃丹 大蒜(小者亦可)
上二味,先將大蒜搗碎,後入黃丹為丸,朝東吞下。一方去蒜皮,再入大蒜五個,入辰砂末一錢,宿蒸餅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井花水下一丸,十歲以下,丸如麻子大,忌生冷油膩熱物湯,合藥時宜端午日。
上用桃仁一百個,去皮尖,大小于乳缽中細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黃丹三錢,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當發日面北,用溫酒吞下,如不飲酒,井花水下亦得,須五月五日午時合,忌雞犬婦人見。
治諸瘧疾。
上用蛇蛻一條,或三五條,用炭火燒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字,無根水下,未發前一時服,忌雞魚冷物。一方用蛇皮塞兩耳中,臨發服少許。
昔黃帝問歧伯曰:瘧多方少,愈者何?歧伯答曰:瘧有十二種。帝曰:瘧鬼字何,可得聞乎?歧伯曰:但得瘧鬼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曰:願聞之。
寅時發者,獄死鬼所為,療之以瘧人著窯上,灰火一周,莫令火滅,即瘥。
卯時發者,鞭死鬼所為,療之用五色衣燒作灰,三指撮著酒中,無酒用清水服之。
辰時發者,墮木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上木高危處。
巳時發者,燒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坐地,以周匝然火。
午時發者,饑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持脂火,于田中無人處燒脂香,假拾薪去。
未時發者,溺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臨發時,三渡東流水。
申時發者,自刺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欲發時,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名字,咒曰:若瘥,我與汝拔卻。
酉時發者,奴婢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碓稍上臥,莫令人道姓字。
戍時發者,自絞死鬼所為,療之左索繩系其手腳腰頭。
亥時發者,盜死鬼所為,療之以刀子一口,箭一枝,灰一周,安瘧人腹上,其箭橫著底下。
子時發者,寡婦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脫衣東廂床上臥,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聲不絕,瓦盆盛水著路邊。
丑時發者,斬死鬼所為,療之令瘧人當戶前臥,頭向東。
常山(雞骨樣者良) 茯神(去皮木) 肉桂(去粗皮,等分) 甘草(減半,熱多加之)
上石捶,不犯鐵器,為粗散,每服半兩,用常酒大半碗,浸一宿,于當發日早晨,空心去滓冷服,服後不可吃熱湯熱物,滓再浸或略煎,近發時再服。一方不用肉桂茯神,卻用檳榔烏梅,要在人增損也。凡瘧須是發作三五次後,卻用截之為妙。
治一切瘧疾,不問先熱後寒,先寒後熱,熱多寒少,寒多熱少,年久瘧者,止一服取效,贛州羅鹽稅傳方,大有功效。
知母(直者) 貝母 常山 檳榔(各五錢)
上 咀,作一服,水酒各一盞,用綿蓋定,露一宿,五更望東冷服,直到巳時食干物,若吃水便吐,煎時不得婦人見。
治一切瘧。
上平胃散一帖,大蒜一個,擂爛,用一大碗井花水,調蒜澄清,以半調平胃散,飲盡,又以余蒜水再飲,用濃被蓋臥,汗出即愈。友人鄭瀛叟由赴監試感此,遇道人授此方。
治瘧疾寒熱,乃聖藥也。
好信 硫黃(各等分)
上同研末,用緋紅絹子,手捻一捻放絹上,裹如豆大,細絲練系纏數遭,系定用剪子剪下,勿得不系緊,恐有藥失,每服一丸,星全新水送,空心服,無得人知,如服藥先一日夜服,至明正發日早,勿令人知,去無人知靜處避之,或廟宇內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