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瘧病內所因證治

類別︰子部 作者︰宋•陳言 書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病者寒熱,顏色蒼蒼然,善太息,如死狀,以蓄怒傷肝,氣郁所致,名曰肝瘧。

    病者心煩,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乍來乍去,以喜傷心,心氣耗散所致,名曰心瘧。

    病者寒多,腹中熱痛,或渴或不渴,不熱不泄,腸鳴汗出,以思傷脾,氣郁涎結所致,名曰脾瘧。

    病者心寒,寒甚則發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以憂傷肺,肺氣凝痰所致,名曰肺瘧。

    病者手足寒,灑然,腰脊痛,發熱,大便難,目 ,以失志傷腎,名曰腎瘧。

    上五種瘧疾,以髒氣不和,郁結涎飲所致,治之各有方。

    七棗湯

    治五髒氣虛,陰陽相勝,作為 瘧,不問寒熱先後,與夫獨作,疊間日,悉主之。

    附子(一枚,炮制,以鹽水浸再炮,如此凡七次,至第七次不浸,去皮臍)

    上銼散。水一碗,姜七片,棗七個,煎至八分盞,當發日空心溫服,仍吃三五個棗子。

    忌如常。《良方》用烏頭,兼不用鹽水浸,不特服之僭燥,亦不能分利陰陽。去滓服。

    四獸飲

    治五髒氣虛,喜怒不節,勞逸兼並,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衛氣相得,發為瘧疾,悉主之。兼治瘴癘最效。

    半夏(湯去滑) 茯苓 人參 草果 陳皮 甘草 烏梅肉 白術 生姜 棗子(各等分)

    上為銼散。鹽少許淹食頃,濃皮紙裹,水淹入慢火煨香熟,焙干,每服秤半兩,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未發前並進三服。

    交解飲

    治脾胃氣弱,陰陽勝復,發為 瘧。

    肉豆蔻(半生,半面裹煨) 草豆蔻(如上法) 甘草(半生,半炙) 濃樸(半生,半姜制炒)

    上等分,銼散。每服四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草果飲

    治脾寒等瘧。

    草果 川芎 白芷 紫甦葉 良姜 甘草(炙) 青皮(去白炒,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當發日連進三服。

    驅瘧飲子

    前胡 柴胡(各四兩) 桂心 桔梗 濃樸(姜制) 半夏(湯洗去滑,各三兩) 黃 干姜(炮) 甘草(各二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三片,棗兩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果你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