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得入。昔醫名噎。食雖入咽。及帶痰涎吐出為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翻胃。丹溪主血液俱耗。噎為上稿。膈為下稿。以四物湯。加甘蔗汁蘆根汁牛乳之類為主。薛立齋謂怫郁傷脾。以逍遙散左金丸歸脾湯六君子湯之類。與六八味丸間服。趙養葵充其說。而歸于治腎。以內經謂腎乃胃之關。關門不利。升降息矣。關即氣交之中天之樞也。故腎旺則胃陰充。胃陰充則能食。以大劑六味湯八味湯為主。時賢高鼓峰楊乘六宗其法。而變通之。專取陽明。
以六味湯。去丹澤伏苓。加甘草枸杞生地當歸。總使一派甘潤之藥。以養胃陰。胃陰上濟。則賁門寬展。而飲食進。胃陰下達。則幽門闌門滋潤。而二便通。十余劑可愈。入鏡經。主內經三陽結謂之隔一語。大變其法。以隔食之人。五七日不大便。陳物不去。則新物不納。以三一承氣湯節次下之。後用芝麻飲啜之則愈。此數法。皆從金匱大半夏湯中甘潤蜜水得來。
而卻遺去仲景以半夏為主而降沖脈之逆。人參為輔而生既亡之液之義。學人必于此而得其梧機。而又審其寒熱虛實而施治。則于噎膈之道。思過半矣。至于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焦火虛。以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加干姜八味地黃丸。間服多效。
○若食不得入。必以黃連黃苓人參干姜湯為主。瀉心湯亦妙。
○瘀血在膈。飲熱湯及食椒姜而呃者。宜加桃仁紅花之類。
○吳茱萸湯。不論噎膈反胃皆可用。唯以嘔而胸滿為的證。干嘔吐涎沫頭痛。亦為的證。脈浮緩而滑。沉緩而長。皆可治。弦澀短小。為難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