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類 大青龍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王泰林 書名︰退思集類方歌注

    治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無少陰證者。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 ,此為逆也。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去皮) 甘草(各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 石膏(雞子大一塊打)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

    汗多亡陽,遂虛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發熱惡寒太陽病,無汗煩躁力能攘。(“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八字,是大青龍著眼。)一服汗出停後服,汗多溫粉撲之良。(仲景溫粉方失,成無己《傷寒明理論》用白芷、 本、白術、川芎、米粉撲之。)寒之淺者僅傷衛,風而甚者營亦傷。中風衛實因煩躁,清火發汗此方強。(按︰風傷衛,寒傷營,中風脈浮緩,傷寒脈浮緊,是大法也。此大青龍脈證俱屬傷寒,而去中風者,全在煩躁上看出。若寒邪,則但嘔逆,惟

    蓋風寒中傷,各有淺深,又各隨其人之體氣虛實而為病。是以寒之淺者,僅傷于衛,風而甚者,並及于營;衛之實者,風亦難泄,衛而虛者,寒猶不固。正是互文見意處。此湯治中風衛實之法,乃清火發汗之重劑也。)證較麻黃為尤重,預保陽明聖法彰。(柯韻伯《傷寒來甦集》曰︰“此麻黃證之劇者,故于麻黃湯倍麻黃以發汗,加石膏以除煩。”“諸證全是麻黃,而有喘與煩躁之別︰喘是寒郁其氣,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氣;煩躁是熱傷其氣,無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用石膏以清胃火,是仲景于太陽經中,預保陽明之先著。加姜、棗以培中氣,又慮夫轉屬太陰。”“一汗而表里雙解,風熱兩除,此大青龍清內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少陰煩躁脈微弱,惡風汗出不相當。

    (少陰亦有煩躁證,以脈微弱,汗出惡風為辨,不可服此。仲景立此方,即垂此戒,叮嚀之意深矣。)熱因寒用方堪救,誤服青龍陽必亡。(少陰煩躁,當熱因寒用,如四逆湯加豬膽之例,方可救其萬一。若誤服青龍,必召亡陽之禍,慎之。)


如果你對退思集類方歌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退思集類方歌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