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中焙舌

類別︰子部 作者︰元•杜本 書名︰敖氏傷寒金鏡錄

    舌見紅色。內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熱結于里也。君火熾盛。反兼水化。宜涼膈散、大柴胡湯下之也。

    (圖缺)

    【介按】邪熱傳里。熱結燥實。治宜急下存津。故凡苔見黑色。病必不輕。無論寒熱虛實。皆有黑苔。惟以潤、燥、老、嫩為辨。今此舌中黑而邊純紅。系是邪熱入里。灼爍胃津。故用涼膈散。去其膈中無形之熱。再用大柴胡湯之表里兼治也。

    涼膈散

    生甘草(二兩) 大黃(二兩) 連翹(四兩) 山梔子(一兩) 薄荷葉 黃芩 樸硝(各一兩)

    每服一兩。水二盞。淡竹葉二十余片。煎至一盞。去渣,入生蜜少許。不拘時熱服。以利為度。

    【介按】此方即調胃承氣湯。加連翹、薄荷、山梔、黃芩、竹葉。為清膈熱之良劑。汪昂雲。熱淫于內。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散火于上。而以大黃、芒硝之猛利。蕩熱于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大柴胡湯

    柴胡(四錢) 黃芩 芍藥(各一錢五分) 半夏 大黃(各二錢五分) 枳實(麩炒二錢)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鐘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鐘。溫服。

    【介按】陳古愚曰。方用芍藥、黃芩、枳實、大黃者。以病勢內入。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內之煩急也。又用柴胡、半夏、以啟一陰一陽之氣。生姜、大棗、以宣發中焦之氣。蓋病勢雖已內入。而病情仍欲外達。故制此湯。還藉少陽之樞而外出。非若承氣之承熱氣也。


如果你對敖氏傷寒金鏡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敖氏傷寒金鏡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