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將瘟舌

類別︰子部 作者︰元•杜本 書名︰敖氏傷寒金鏡錄

    舌見紅色。熱蓄于內也。不問何經。宜用透頂清神散治之。

    (圖缺)

    【介按】舌色如淡紅、嫩紅、或白中帶紅。外證初起微寒。繼即發熱不已。口渴甚者。溫邪初起也。治宜辛涼清解。

    如純紅或鮮紅起刺者。膽經與營分邪熱熾盛也。治宜苦寒清解。如不解,是溫邪伏于少陰。而發于少陽之表。治以滋少陰之液。則少陽之熱自解。如舌絳神呆。語言顛倒。小便赤澀。點滴如稠者。此熱結膀胱也。急宜導赤清熱。如舌色鮮紅。神昏譫語。見于斑疹已透之後者。熱痰乘于胞絡也。治宜清熱消痰。若舌色鮮澤純紅。外證神昏、譫語、煩躁不寧者。溫邪入于胞絡也。輕則于清解藥中,加廣郁金、鮮石菖蒲等味以開之。重則用牛黃丸至寶丹等、以芳香開竅,又據《舌鑒辨正》謂“將瘟舌。即純紅舌。非純而不雜。即瘀紅之色也。”髒腑熱極者、中時疫者、誤服溫補者,皆有之。宜三黃白虎加連翹。或大小承氣等酌用。此舌亦有表證者。則兩臉周身必發熱、頭暈、目眩、乍熱乍寒、脈浮數。邪熱在太陽也。宜薄荷、荊芥、葛根、生甘草、涼散表邪。不可遽用“寒涼攻下”。今此舌只用含有刺戟性之透頂清神散以吹鼻取嚏。因病在神識昏憒之際。乃是臨時救急之法也。

    透頂清神散

    豬牙皂角 細辛 白芷 當歸上為細末。各等分。和勻。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藥少許吹鼻內。吐出水。取嚏為度。如未嚏,仍用此藥吹入。凡瘟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皆宜用之。

    【介按】此方取細辛、皂角。善能刺戟神經以開竅。配以白芷之芳香上達。當歸之通脈舒筋。仿通關散之意以吹鼻取嚏。凡遇神識昏憒。人事不知之癥。臨時用之。即能開竅而甦神也。


如果你對敖氏傷寒金鏡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敖氏傷寒金鏡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