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鼻

類別︰子部 作者︰清•俞震 書名︰古今醫案按

    江篁南治一壯年。患鼻 。胸膈不利。醫用苦寒驅風敗血之劑。服之年余。其人倦怠甚目不欲開。江診視。右寸脈浮洪帶結。余部皆沉細而軟。曰。鼻 雖是多酒所傷。然苦寒驅風敗血之藥。豈宜常服。經曰。苦傷氣。又曰。苦傷血。況風藥多燥。燥勝血。服之積久安得不倦怠耶。且目得血而能視。目不欲開者。血傷。倦怠者。氣傷也。所謂虛其虛。誤矣。治宜化滯血。生新血。四物加炒片芩、紅花、茯苓、陳皮、甘草、黃 煎服。兼服固本丸。日就強健。鼻 亦愈。

    震按前醫未必無功。但苦于只守一法而不知變通耳。江公方亦平淡。即能強健。且鼻皆愈者。以前藥原對病。服之太久。致傷氣血。卻只是倦怠。目不欲開。無太虛證。故略與更張。稍兼補養。便可霍然。至其化滯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紅花。實鼻 良法。

    江應宿治王曉。鼻塞。氣不通利。濁涕稠粘。屢藥不效。已經三年。宿診視。兩寸浮數曰。郁火病也。患者曰。昔醫皆作腦寒主治。子何懸絕若是耶。經曰。諸氣 郁。皆屬于肺。河間雲。肺熱甚則出涕。故熱結郁滯。壅塞而氣不通也。投以升陽散火湯十數劑。病如失。

    震按韓懋治鼻息。臭而痛。以白礬末加 少許。吹之。化水而消。其藥太峻。又謂此濃味壅濕熱。蒸于肺門。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乃用勝濕湯加瀉白散。二劑而愈。其說甚是至于類案所載鼻中毛出長一二尺。漸粗如繩。又鼻流腥臭水。碗盛之有鐵色蝦魚走躍。此則莫須有矣。

    祝茹穹治游成宇。患一證。遍身畏寒。夏月亦須棉襖。夜即烘火。鼻中全然不聞香臭。鼻孔有一物如豆大。癢極。若以手爪入則又痛極。懷以黃泥入鼻。知為土氣。常半月不開口無醫能治。祝曰。證有奇證。醫有奇方。令覓一間極小房。四面砌磚不許漏風。而四面俱錐一孔。地下掘一小坑。僅盤大。可容人面。然後鎖閉病患于房內。用艾百斤。漸從四面孔內燒入。自晨至午燒至三四十斤。煙塞滿房。不能容鼻。遂伏地而尋空隙。得盤大之小坑。以鼻抵之。須臾覺鼻息通暢。自午至子。遍身熱極。將棉襖俱脫。天明開門看時。其鼻中贅疣已落。不畏風寒。服補中益氣湯。十劑全愈。究此病所以。因居樓上。木氣太甚。冬月用火太多。無縫可泄。木又生火。積久成痼。熱在髒腑。寒在皮膚。用艾以炙皮膚之寒。而通髒腑之竅。木入土而朽。火入土而燼。觀其病時惟聞有土氣。固已得治法矣。

    震按此法甚奇。然亦甚險。不可學也。夫人生于氣。如魚生于水。若以十笏小房。閉人于內。四面糊之。不通一竅。半日而人死矣。以其與天地之氣隔絕也。今雖四面有孔。孔既極小。又以艾煙燻入。掘地之坑僅容人面。恐呼吸皆煙。悶極無逃。豈不危殆。


如果你對古今醫案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案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