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一女子。十七八歲。發盡脫。飲食起居如常。脈微弦而澀。輕重皆同。此濃味成熟。濕痰在膈間。復因多食酸梅。以致濕熱之痰。隨上升之氣至于頭。燻蒸發根之血。漸成枯槁。遂一時脫落。治須補血升散。乃用防風通聖散去硝。惟大黃酒炒三次。兼以四物。合作小劑與之。月余。診其脈。知濕熱漸解。乃停藥。淡味二年。發長如初。
立齋治一儒者。因飲食勞役及惱怒。發脫落。薛以為勞傷精血。陰火上炎所致。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眉發頓生如故。
震按發乃血之余。枯焦者血不足也。若忽然脫落。或頭皮癢須眉亦落。乃血熱生風。風搖木落之象。酒客膏粱多此。脈數者。用通聖散宣泄風熱。次用六味地黃丸。如下條治法。又有勞傷精血。及惱怒陰火上炎而致者。宜用此條治法。
又治一男子年二十。巔毛脫盡。亦先以通聖散宣其風熱。次用六味地黃丸。不數日。發生寸許。兩月復舊。
江應宿見一男子。眉毛脫落。遇方士教服鹿角膠。每日清晨酒化一二錢。半年眉發長。年余復舊。
震按發落補腎。宜兼補心。若眉落。宜兼補肝。以眉稟木氣而側生也。但肝為風髒。眉落多是患風之征。防成癘風。至于須落。必系腎虛。以須稟水氣而下生也。魏書李元護為齊州刺史。姬外家十余。聲色自縱。情欲既甚。肢骨消削。須長二尺。一時落盡。又北史載王頒痛父僧辨為陳武帝所殺。至隋滅陳後。召父時壯士。潛發其陵。剖棺。見陳武帝須皆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此雖賦形不同。亦可見腎氣之獨濃。故勇略殊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