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瘧

類別︰子部 作者︰清•吳鞠通 書名︰吳鞠通醫案

    吳 二十五歲 癸亥七月十六日 但寒不熱,似乎牝瘧,然渴甚脈數,皮膚捫之亦熱,乃伏暑內發,新涼外加,熱未透出之故。仍用苦辛寒法。加以升提。

    杏仁泥(三錢) 天花粉(二錢) 蔻仁 滑石 濃樸(二錢) 青蒿(一錢) 苡仁 藿香郁金(二錢) 黃芩(一錢) 知母三杯,分三次服,三帖。

    但寒不熱之瘧,昨用升提,已出陽分,渴甚,脈洪數甚,熱反多。昨雲熱邪深伏,未曾透出,不得作真牝瘧者,非虛語也。用苦辛寒重劑。

    杏仁粉(五錢) 滑石(三錢) 生石膏(八錢) 知母(一錢) 蔻仁(三錢) 藿梗(三錢)濃樸(三錢) 黃芩(二錢) 郁金(三錢) 甘草(一錢)

    伊芳氏 二十二歲 正月初七日 妊娠七月,每日午後,先寒後熱,熱至戌時,微汗而解。已近十日,此上年伏暑成瘧,由春初升發之氣而發,病在少陽,與小柴胡法。

    柴胡(五錢) 黃芩(三錢,炒) 炙甘草(二錢) 半夏(四錢) 人參(二錢) 生姜(三錢)大棗(二枚)

    一帖,寒熱減。二帖,減大半。第三日用前方三分之一,全愈。

    朱 三十三歲 八月二十五日 體濃本有小腸寒濕,糞後便血,舌苔灰白而濃,中黑,嘔惡不食,但寒不熱,此脾濕瘧也,與劫法。

    生蒼術(五錢) 生草果(三錢) 檳榔(三錢) 生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 茯苓(五錢)熟附子(一錢) 黃芩炭(二錢)

    二十八日 前方服三帖而病勢漸減,舌苔化黃,減其制,又三帖而寒來甚微,一以理脾為主。

    于術(三錢,炒) 蔻仁(二錢) 益智仁(二錢) 廣皮(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炭(二錢) 苡仁(五錢)

    服七帖而胃開。

    佟氏 四十歲 少陰三瘧,二年不愈,寒多熱少。脈弦細,陽微,損及八脈,通補奇經丸四兩,服完全愈。

    蕭 三十三歲 少陰三瘧,久而不愈,六脈弦緊,形寒嗜臥,發時口不知味,不渴,腎氣上泛,面目黧黑,與扶陽湯法。

    鹿茸(三錢) 桂枝(三錢) 人參(一錢) 熟附子(二錢) 蜀漆(二錢) 當歸(三錢)

    四帖愈,後調脾胃。

    鄭 五十五歲 四月十九日 脈雙弦,伏暑成瘧,間二日一至,舌苔白滑,熱多寒少,十月之久不止,邪入已深極,難速出,且與通宣三焦,使邪有出路,勿得驟補。

    杏仁泥(四錢) 茯苓皮(五錢) 藿梗(三錢) 蔻仁(二錢) 知母(三錢,炒) 半夏(三錢) 苡仁(五錢) 黃芩(二錢,炒) 青蒿(一錢)

    服四帖。

    二十六日 加青蒿(一錢)

    服四帖。

    初四日 脈緊汗多,加︰

    桂枝(三錢)

    服二帖。

    初六日 脈已活動,色已畢,寒大減,熱亦少減,共計已減其半。汗至足底,時已早至八刻,議去青蒿,加黃芩一錢。舌苔雖減而仍白,余藥如故,再服四帖。

    十四日 三瘧與宣三焦,右脈稍大,熱多汗多,舌苔之白滑雖薄,而未盡化,濕中生熱,不能驟補,與兩清濕熱。

    杏仁泥(三錢) 知母(二錢) 通草(錢半) 蔻仁(二錢) 黃芩(二錢) 苡仁(四錢) 黃連(一錢) 茯苓皮(三錢) 半夏(三錢)

    十九日 加廣皮炭(三錢) 藿梗(三錢)

    服四帖。

    二十二日 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前方半帖,六日服三帖。

    二十九日 病又減,去黃連,加益智仁三錢,以其脈大而尚緊也,仍系六日服三帖。

    六月初五日 余邪未盡,仍六日服三帖。

    十二日 三瘧與宣化三焦,十退其九,白苔尚未盡退。今日診脈,弦中兼緩,氣來至緩,是陽氣未充。議于前方退苦寒,進辛溫。

    杏仁(三錢) 益智仁(三錢) 桂枝(三錢) 蔻仁(三錢) 黃芩炭(三錢) 半夏(五錢)茯苓(五錢) 藿梗(三錢)

    四帖。

    二十二日 左脈弦緊,右大而緩,舌白未化,瘧雖止而余濕未消,此方仍服。去︰

    蔻仁(一錢) 黃芩(一錢) 益智仁(一錢)

    服八帖。

    七月初二日 四瘧已止,胃已開,脈已回陽,與平補中焦。

    半夏(三錢) 蔻仁(錢半) 炙甘草(二錢) 廣皮炭(三錢) 生苡仁(三錢) 茯苓(五錢)生姜(三片) 于術(三錢,炒) 大棗(二個)

    服七帖後,可加人參二錢,服至收功。

    丸方 瘧後六脈俱弦微數,與脾腎雙補法。

    何首烏(四兩) 茯苓(六兩) 枸杞子(四兩) 五味子(二兩) 沙苑子(三兩) 山藥(四兩) 于術(四兩) 蔻仁(五錢) 蓮實(六兩,去心) 人參(四錢)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錢,開水送下,逢節以人參五分,煎湯送。

    高 十六歲 乙酉六月十六日 間三瘧,脈弦,暑邪深入矣。

    杏仁(三錢) 青蒿(三錢) 茯苓皮(三錢) 蔻仁(一錢) 半夏(三錢) 柴胡(一錢) 藿香葉(三錢) 黃芩(三錢) 知母(二錢) 苡仁(三錢) 炙甘草(一錢) 滑石(五錢) 生姜(三片)大棗(二個)

    十八日 診脈數熱,重加︰

    知母(二錢)

    二十八日 瘧止熱退,去知母、柴胡、青蒿、姜棗,改藿梗(二錢) 減︰

    滑石(二錢)

    初五日 余邪已輕,再服數帖。

    朱 三十八歲 但寒不熱,舌苔白滑而濃三四日,灰黑而滑五六日,黑滑可畏,脈沉弦而緊。太陰濕瘧,與牝瘧相參,但牝瘧表寒重,此則偏于在里之寒濕重也。初起三日,用桂枝、草果、蒼術、黃芩、茯苓、苡仁、廣皮、豬苓、澤瀉。三四日加附子,五六日又加草果、蒼術分量。再加生姜,舌苔始微化黃,惡寒漸減。服至十二三日,舌苔惡寒始退。愈後峻補脾腎兩陽,然後收功。

    姚 二十五歲 乙酉七月二十五日 久瘧不愈,寒多,舌苔白滑,濕氣重也,宜宣通三焦,微偏于溫。

    杏仁(五錢) 青蒿(二錢) 廣皮(二錢) 蔻仁(三錢) 半夏(五錢) 苡仁(五錢) 草果(錢半) 黃芩(錢半炒) 茯苓皮(五錢) 生姜(二片)

    八月初三日 前方服六帖,瘧已止,照原方去︰草果 青蒿 加

    滑石(六錢) 益智仁(三錢)

    錢 二十歲 乙酉十一月初二日 三瘧兼痹,舌苔白滑,終日一飲,熱時不渴,胸痞,此偏于伏暑中之濕多者也。惟日已久,又加誤補下行,邪已深入為難治。勉與宣通經絡三焦,導邪外出,毋使久羈。

    桂枝(三錢) 防己(四錢) 杏仁(五錢) 青蒿(三錢) 半夏(三錢) 黃芩(三錢) 茯苓(五錢) 蔻仁(二錢) 廣皮(三錢) 煨草果(八分) 片姜黃(二錢)

    十五日 閱來札知汗多而寒熱減,舌白滑苔退,食後不飽悶,是伏邪已有活動之機。但陰瘧發于戌亥時,不見日光,雖屢用升提,使邪外出法,毫不見早,大可慮也。勉與原方內加草果分量,去茯苓、蔻仁,再加急走之蜀漆,活血絡之當歸。

    桂枝(三錢) 柴胡(三錢) 半夏(三錢) 青蒿(一錢) 防己(三錢) 杏仁(四錢) 黃芩炭(三錢) 廣皮炭(三錢) 草果(二錢) 姜黃(二錢) 蜀漆(三錢) 當歸(三錢) 生苡仁(五錢)

    十二月 閱來札知寒熱降序而未盡除,停飲痹痛太甚。議減治瘧之品,加宣飲與痹之藥。然大有病退正衰之慮,飲與痹皆喜通不喜守,大忌呆補,奈何。

    桂枝(五錢,三四帖後手背痛不減加至八錢或一兩) 廣皮(五錢) 防己(四錢) 青蒿(二錢)柴胡(三錢,寒熱如再減二藥亦須減) 山甲片(一錢,炒) 蜀漆(二錢,寒熱微則去之)生苡仁(五錢) 人參(一錢) 生姜(三錢) 半夏(六錢) 茯苓皮(五錢) 煨草果(二錢) 片姜黃(三錢)

    煎四大茶杯,分四次服,七日必須來信。

    初十日 以後忽寒忽熱,已非呆于寒熱者可比。十五日寒大減,十八日寒熱又減,二十日申酉時似發非發,俱屬佳處。但手背之痛,左甚于右,伏邪甚深,腹左之塊,即系瘧母一類,不過脅腹之別耳。合觀寒多熱少,當與補陽,議于原方內減柴胡、青蒿,加桂枝。其人參似非高麗參可比,蓋人生世上不可留後悔也。其瘧母每日空心服化 回生丹一丸,開水送下。

    蓋化 丹中,原有鱉甲煎丸在內也,即久病在絡,亦須用之。又天士先生雲︰三時熱病,病久不解者,每借芳香以為搜逐之用。此證猶在畏途,不可隨便飲啖也。

    于前方內減︰青蒿(錢半) 柴胡(錢半) 加

    桂枝(一錢)

    楊 二十四歲 丙戌二月十一日 伏暑自上年八月而來,邪已深入,三日一作,寒多熱少,亦宜通宣三焦為要法。

    青蒿(三錢) 蔻仁(一錢) 蜀漆(一錢) 桂枝(三錢) 杏仁(二錢) 黃芩(錢半,炒)苡仁(三錢) 柴胡(錢半)

    服一帖而寒退,熱反多,此陰邪已化熱,去柴胡、桂枝,重用通宣三焦,加廣皮、半夏以和脾胃。


如果你對吳鞠通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吳鞠通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