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青年初秋病熱,初時惡寒發熱,而旋不惡寒,但有熱候。不慎口腹,更食餈飯。因之熱度更高,達40℃以上。晚間忽然發厥,頓失知覺,少時轉醒。醫以退熱劑投之,並注射青霉素,熱不少減。余以一解四清湯與之,一劑熱退,再劑熱清而康復。
患者彭庚弟,女性,年方18。習護士業於廣慈醫院,星期日返家休息。時在1955年7月中旬,秋熱如虎,初以納涼冒風,已覺不適。次又餈飯粘食,更覺飽悶。始之以惡寒發熱,至午後則熱勢尤高。後又轉為但熱不寒,頭痛肢疼,心煩內熱,晚間更覺煩躁不安。其父恐生變端,雇車擬送廣慈醫院。及扶庚弟下樓時,忽然發厥,神昏不語,此即西醫所謂休克也。其父情急,立以電話通知醫院,派救護車來接,無何車來,此時庚弟已醒轉,抬之上車。及至院中,命具急癥手續。
約一小時後,醫師始為之診察。當告庚弟父曰︰“病可無礙。以熱高而發休克,此亦常有之事。為之注射青霉素,內服退熱之劑,即可漸愈,慎無懼也。”因即如法治之。病家以女習護士,求住院中療養,院中以病床人滿為辭。彭君無奈,只得要求俟續注一針青霉素後再行返家。屆時經第二次注射,並予以內服藥數包,乃雇車挈之而返。迨返家以後,熱度仍不少減,心煩口渴如故。
次晨七時,延余往診。余察其癥狀,並詢知昨晨尚食餈飯一團,因而熱度增高,而晚間即發休克者。因告之曰︰“此溫熱病也,以時計之,發熱今已三日,有兩足天矣,胸部必有隱隱之紅疹也。”解衣視之,果然有少數顆粒,散在胸前,惟隱于皮下而不顯。余告之曰︰“此證頗重,今為處方照服,如得下得汗而熱退,則紅疹亦退矣。如熱仍不退,則紅疹必續發而多,此即西醫之所謂 疹傷寒也。”因處一方,以一解四清湯與之。並囑藥須自煎,方可有效,否則假手于藥店之代客煎藥,必無效也,因以煎法告之。余去後,病家照法煎服,一小時後,漸漸安靜,身有微汗。約二小時後,大便又解,連解兩次,膚汗更潮。至午後再服二煎,大便續解兩次,于是熱退七八矣。
翌日晨,復延余診。其父導余登樓,見庚弟已坐起整理書包。其父驚謂曰︰“汝剛熱退,而又勞動精神,何可如是耶。”庚弟曰︰“兩日後須小考矣,故余整理之也。”余聞此言,笑謂之曰︰“小考將來可補,身體康健第一要緊。汝不自記前日晚間之休克乎,慎勿過勞也。”及診察後,依前方酌為加減,再服一劑而安。
一解四清湯方
錦紋軍二錢五分 炒熾殼三錢 生石膏一兩 粉葛根 淨連翹 淨銀花各三錢 杭菊花二錢 生黃芩 生山梔塊 滑石(包)各三錢 鮮竹葉四十片(
按︰以黃、枳下氣通腑,以膏、葛清經腑,以銀、翹、菊清上焦,以芩、梔清膈間,以滑石清膀胱,故名一解四清湯。)
一解四清湯加減方
錦紋軍一錢 炒枳殼二錢五分 生石膏六錢 粉葛根三錢 生黃芩二錢 生山梔三錢(杵) 薤白頭二錢五分 塊滑石二錢(包) 鮮蘆根一枝(
按︰此即前方去杭菊花,加薤白頭,以竹葉易蘆根,其他藥量,稍有減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