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左) 寒飲停聚胃中,胃陽閉塞。中脕作痛,甚至有形,按之漉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薤白頭 大腹皮 公丁香 白茯苓 川樸 制半夏 老生姜 白蔻仁(研後入) 黑丑(三分) 交趾桂(一分) 上沉香(一分後三味研細末先調服)
【二診】 溫通胃陽,兼逐停飲,中脕作痛大退。的是寒飲停于胃府。從此切忌寒冷水果,勿再自貽伊芳戚。
制半夏(一錢五分) 木豬苓(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公丁香(三分)制香附(二錢) 白茯苓(三錢) 川樸(一錢) 高良姜(四分) 橘皮(一錢) 生姜(二片)
某 中脕有形漉漉,攻撐作痛。厥氣郁于胃中也。
杭白芍(一錢五分淡吳萸四分同炒) 酒炒延胡索(一錢五分) 炒枳殼(一錢) 廣玉金(一錢五分)台烏藥(一錢五分) 香櫞皮(一錢五分) 沉香片(四分後入) 金鈴子(切一錢五分) 砂仁(七分後入)制香附(研一錢五分)
某 脈象沉弦。中脕有形作痛,此中陽不足,寒濁阻于胃府也。
薤白頭(三錢)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高良姜(四分) 沉香曲(二錢) 干佛手(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制香附(二錢) 瓦楞子(五錢打) 丁香(一錢五分) 蔻仁(一錢二分二味研細末每服五分鹽湯下)
沈(右) 中脕有形,食入痞阻。苔白罩霉,脈沉弦細。此痰氣郁結胃中。當為宣通。
廣郁金(一錢五分) 建澤瀉(一錢五分) 沉香曲(二錢炒) 川桂枝(三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薤白頭(三錢)栝蔞仁(三錢)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制香附(二錢)
【二診】 苔霉全化,中脕漸舒。然脈象尚帶沉弦。宜肝胃兩和,疏通痰氣。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沉香曲(二錢) 白蒺藜(去刺炒三錢) 枳實(一錢) 制香附(二錢) 廣玉金(一錢五分) 香櫞皮(一錢) 整砂仁(四粒入煎) 上廣皮(一錢)
左 胃痛雖減,然左關頗覺弦硬,得食則痛稍定。良以因寒致郁,因郁生火。以連理湯出入。
雅連(五分吳萸三分同炒) 奎黨參(二錢) 淡干姜(五分) 延胡索(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炒冬術(二錢) 制香附(二錢) 香櫞皮(一錢五分) 縮砂仁(五分)
許(右) 溫通而痛仍不定。諒以節令之交,陰陽轉換之時,氣機難于暢達,勿以為藥之罔效,而變計焉。
薤白頭 半夏 香附 烏藥 砂仁 青皮 瓦楞子 陳皮 上安桂(三分去粗皮研後入)
【二診】 吃面食果,氣寒肝橫。防厥。
吳萸 青皮 金鈴子 白芍 砂仁 香附 枳殼 沉香片 陳皮
【三診】 中脕作痛,得溫即定,此中陽為濕寒所阻。經雲、溫則消而去之。
高良姜 廣皮 郁金 陳香櫞皮 烏藥 半夏 香附 公丁香 白蔻仁(二味研細末先送下)
楊(左) 中脕作痛,每至嘔吐,寒熱交作。脈象關滑,而沉候濡緩。此飲停于內,遂致土滯木郁。難杜根株。
川桂枝 炙甘草 茯苓 廣皮 香附 淡干姜 制半夏 枳殼 姜汁炒竹茹
某 脈形細弱背 作脹,中脕作痛不納不饑。此由先天不足,氣弱失運,運遲則生濕,氣弱則生寒,寒濕交阻,宜乎其脕痛不納矣。急則治標,宗此立方。
制香附 九蟲香 瓦楞子 廣皮 白蔻仁 香櫞皮 公丁香
洪(左) 中脕作脹,而且劇痛,嘔吐涎水。脈象沉弦。此寒飲停阻胃中。恐致痛厥。
上安桂(七分後入) 蓽苃(六分) 赤白苓(各一錢) 香附(三錢) 公丁香(三分) 制半夏(三錢)廣皮(一錢五分) 香附(三錢) 薤白頭(三錢) 上沉香(三分) 黑丑(一分後二味研細末先調服)
【二診】 劇痛欲厥,業已大定,出險履夷,幸矣幸矣。前法再進一步。
上安桂 半夏 廣皮 薤白頭 老生姜 瓦楞子 香附 烏藥 香櫞皮 茯苓
徐(左) 中脕作痛,腹滿氣撐,便阻不爽。脈兩關俱弦。厥氣挾痰,阻于胃府,久則成膈。
薤白頭(三錢) 栝蔞仁(四錢) 酒炒延胡索(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 瓦楞子(五錢)制香附(二錢) 淡吳萸(五分) 枳殼(一錢) 沉香(二分) 公丁香(三分) 黑丑(三分)湘軍(四分後四味研細先服)
【二診】 脕痛微減。然稍有拂逆,痛即漸至。還是肝胃不和。再為疏泄。
赤芍(吳萸四分同炒) 制半夏 香附 烏藥 薤白頭 陳香櫞皮 砂仁 青皮 延胡 瓦楞子
席(右) 中脕作痛。脈形弦滑,獨尺部濡細而沉。此由命火衰微,在下之蒸變無力,在上之痰氣停留。
遍體作酸,以胃病則不能束筋骨而利機關也。宜辛以通之。
枳實 赤白苓 半夏 廣皮 香櫞皮 香附 瓦楞 薤白頭 姜汁炒蔞仁
虞(右) 木郁土中,中脕作痛,胃脕之間,時有烘熱之象。脈細關弦。肝經之氣,火沖侮胃土。急宜開展襟懷,使木氣條達。
醋炒柴胡 杭白芍 金鈴子 廣郁金 當歸身 制香附 青陳皮 麩炒枳殼 粉丹皮 姜汁炒山梔
【二診】 中脕烙熱較退,痛亦略松。然每晨面腫,頭暈耳鳴。無非火氣生風蔓延所致。
金鈴子 制香附 川雅連(淡吳萸同炒) 麩炒枳殼 白蒺藜 東白芍 蜜水炒小青皮 十大功勞葉 桑葉
【三診】 氣注作痛漸輕,而咽中仍然如阻,時仍潮熱。還是氣火之郁。
磨甦梗 朱茯神 生香附 炒枳殼 磨郁金 炒棗仁 龍齒 白蒺藜 粉丹皮 鉤鉤 逍遙丸
沈(左) 辛通氣分,中脕痞阻較定,痛嘔泄瀉。的是木乘土位。經雲、寒則濕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白芍(一錢五分吳萸四分同炒) 沉香曲(二錢) 茯苓(三錢) 枳殼(一錢) 砂仁(七分)香櫞皮(一錢五分) 上徭桂(三分飯丸先服)
左 胸陽旋轉而痛止,濁痰留戀而未清。欲使其氣分宣通,當問其誰為阻我氣分者。
炒潛于術(一錢五分) 公丁香(三錢) 炮姜炭(四分) 橘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白蔻仁(七分) 炒枳實(一錢) 香櫞皮(一錢五分) 川桂枝(五分) 雲茯苓(三錢)
照方十帖,研末為丸,每服三錢。
某 痛勢大減。然氣沖至脕,則痛仍劇,大便不行。肝胃不和,氣濁內阻。再為疏通。
青皮 金鈴子 郁金 整砂仁 木香 檳榔 白蒺藜 制香附 川雅連(淡吳萸同打)
【二診】 大便已行,並嘔涎水,痛勢降序,而仍未止。再辛通胃陽。
薤白頭 制香附 沉香片 砂仁 上徭桂 制半夏 青陳皮 栝蔞仁 茯苓
某 胃脕作痛,痛久氣血凝滯,中脕堅硬。恐結聚不散,而變外瘍。
延胡索 瓦楞子 蓬莪術 當歸尾 南楂炭 制香附 川郁金 台烏藥 青陳皮 磨沉香 旋復花 青蔥管
尤(右) 脕痛氣撐腹滿,肢體震動大便不解。厥氣縱橫,恐致發厥。
川楝子(切一錢五分) 制香附(三錢) 白蒺藜(三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淡吳萸(五分) 郁金(一錢五分) 醋炒青皮(一錢) 陳香櫞皮(一錢五分) 磨沉香(四分) 煨天麻(一錢五分) 川雅連(四分吳萸同炒入煎) 砂仁(七分)
左 中脕有形作痛,痛引背脊。痰氣交阻陽明,勢難杜截根株。
薤白頭(三錢) 栝蔞仁(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烏藥(一錢) 瓦楞子(四錢) 制香附(二錢)延胡索(酒炒一錢五分) 砂仁(七分) 淡吳萸(四分赤芍一錢五分同炒) 香櫞皮(一錢五分)
範(右) 中脕不時作痛,痛則牽引背肋,甚至嘔吐痰涎,膚腫面浮,往來寒熱。肝胃不和,夾飲內阻。擬辛潤通降法。
薤白頭(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白僵蠶(三錢) 橘紅(一錢) 栝蔞霜(四錢)白茯苓(三錢) 煨天麻(一錢) 紫丹參(二錢)
【二診】 脕痛已止,胸悶嘔吐亦減。兩關脈弦。還是肝陽犯胃未平也。
制半夏(一錢五分) 代赭石(三錢) 旋復花(包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炒竹茹(一錢) 白茯苓(三錢)橘皮(一錢) 川雅連(二分淡干姜二分同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