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胸脅痛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聿青 書名︰張聿青醫案

    左 胸痛脈弦,當舒氣郁,用葛仙翁顛倒木金散法加減主治。

    木香(五分) 旋復花(一錢五分) 炒栝蔞霜(三錢) 陳香櫞皮(一錢五分) 橘皮(二錢) 炒枳谷(一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猩絳(四分) 生香附(二錢) 薤白頭(三錢) 青蔥管(三睫)

    錢(左) 腹痛漸定,目黃略退。胸痛甚而氣滯于絡隧,以致氣血不行。藥既應手,再當擴充。

    旋復花 當歸尾 單桃仁 廣郁金 青蔥管 五加皮 金鈴子 生薏仁 制香附 真猩絳 醋炒青皮

    鐘(左) 右脅作痛。脈象沉弦。飲懸脅下,脾肺之絡在右也。

    廣郁金 赤白苓 廣皮 旋復花 生香附 制半夏 炒甦子 枳殼 真猩絳 青蔥管

    【二診】 脅下之痛,仍然未定。左脈弦大,右關帶滑。氣濕郁阻不宣。再為宣通。

    制半夏 制香附 杭白芍 川萆 川芎 橘皮絡 旋復花 真猩絳 廣玉金 蔥管 醋炒柴胡

    闕(左) 煙體痰濁素盛,痰濕下注,發為瀉痢,痢止而痰濕不行,升降開合之機,皆為之阻,以致右脅作痛,痛勢甚劇,按之堅硬有形,中脕板滯,不時呃忒,氣墜欲便,而登圊又不果行。苔白罩霉,脈形濡細。此痰濕氣三者互聚,脾肺之道路,阻隔不通,以致流行之氣,欲升不能,欲降不得,所以痛甚不止矣。氣濁既阻,中陽安能旋運,挾濁上逆,此呃之所由來也。在法當控逐痰涎,使之宣暢。然脈見濡細,正氣已虛,病實正虛,深恐呃甚發厥,而致汗脫。擬疏通痰氣,旋運中陽,以希萬一。即請明哲商進。

    生香附(二錢研) 真猩絳(七分) 公丁香(三分) 橘紅(一錢) 橘絡(一錢五分) 磨刀豆子(四分沖)姜汁拌炒竹茹(一錢五分) 炒枳殼(一錢) 旋復花(三錢包) 磨郁金(七分沖) 青蔥管(三睫)

    改方 服一劑後痛勢大減,去郁金。加甦子三錢,炒白芥子一錢,乳沒藥各二分,黑白丑各三分,六味研極細末,米飲為丸如綠豆大烘干,開水先服。其內香附旋復花用一錢五分。

    (原注) 服後右脅不痛,但便泄不止,改用連理湯出入。師雲此乃不治之癥。(正蒙附志)


如果你對張聿青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聿青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