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噎膈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聿青 書名︰張聿青醫案

    (附反胃)

    宋(左) 嘔血之後,食入哽阻。瘀滯胃口。恐成噎膈。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五靈脂(三錢) 制香附(二錢研) 單桃仁(三錢) 炒枳殼(八分)瓦楞子(五錢) 炒甦子(三錢研) 炒竹茹(一錢五分) 降香(一錢五分劈) 上湘軍(一錢五分好酒浸透炙枯後入)

    左 食入哽阻,痰涎上涌。胃陽不運。噎膈重證,勢難治也。

    薤白頭(三錢) 川雅連(四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白檀香(三錢) 淡干姜(六分) 廣郁金(一錢五分) 竹茹(一錢) 上沉香(三分) 公丁香(三分二味研末先調服)

    沈(左) 中脕作痛,食入哽阻,去冬曾解堅黑大便。良由瘀滯胃口。勢成噎膈。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薤白頭(三錢) 烏藥(一錢五分) 荊三稜(一錢) 瓦楞子(五錢打)單桃仁(三錢打) 蓬術(一錢) 黑白丑(各七分) 旋復花(二錢包) 五靈脂(三錢)

    左 脕痞者久,食入哽阻。涌涎氣瘀交阻。噎膈重證也。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瓦楞子(一兩) 制香附(二兩研) 薤白頭(三錢) 旋復花(二錢包)制半夏(三錢)五靈脂(三錢酒炒) 益智仁(一錢) 烏藥(一錢五分) 生姜汁(一匙沖)

    胡雲台方

    伯 年逾花甲,陰液已虧,加以肝氣不和,乘于胃土,胃中之陽氣不能轉旋。食入哽阻,甚則涎沫上涌。脈兩關俱弦。噎膈根源,未可與尋常並論。姑轉旋胃陽,略參疏風,以清新感。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炒竹茹(一錢) 川雅連(五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 淡干姜(三分) 白茯苓(三錢)桑葉(一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白蒺藜(一錢五分) 白檀香(一錢劈)

    【二診】 辛開苦降,噎塞稍輕然。左臂作痛,寐醒輒覺燥渴。脈細關弦,舌紅苔黃心剝。人身脾為陰土,胃為陽土,陰土喜燥,陽土喜潤譬諸平人,稍一不慎,飲食噎塞,則飲湯以潤之,噎塞立止,此即胃喜柔潤之明證。今高年五液皆虛,加以肝火內燃,致胃陰虧損,不能柔潤,所以胃口干澀,食不得入矣。然胃既干澀痰從何來。不知津液凝滯,悉釀為痰,痰愈多則津液愈耗。再擬條達肝木,而泄氣火,泄氣火即所以保津液也。然否即請正之。

    香豆豉 光杏仁 郁金 炒蔞皮 桔梗 竹茹 川雅連(干姜六分煎汁收入) 枇杷葉 黑山梔 白檀香

    【三診】 開展氣化,流通津液,數日甚覺和平,噎塞亦退。無如津液暗枯,草木之力,不能久持,所以噎塞既退復甚。五髒主五志,在肺為悲,在脾為憂,今無端悲感交集,亦屬髒燥之征。再開展氣化,兼進潤養之品。

    光杏仁(三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黑山梔(三錢) 竹瀝(七錢沖) 姜汁(少許沖) 炒蔞皮(三錢)白茯苓(三錢) 枳殼(五分) 炒甦子(三錢) 大天冬(三錢) 池菊花(一錢) 白檀香(八分) 枇杷葉(去毛四片)

    【四診】 開展氣化,原所以泄氣熱而保津液也。數日來舌心光剝之處稍淡。然左臂仍時作痛,噎塞時重時輕,無非津液不濟,胃土不能濡潤。咳嗽多痰,亦屬津液蒸煉。肺絡被灼,所以髒燥乃生悲感。再化痰泄熱以治其標,潤養津液以治其木。

    白蒺藜(三錢) 黑山梔(三錢) 光杏仁(三錢) 淮小麥(六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廣郁金(一錢五分)炒蔞皮(三錢) 生甘草(三分) 大南棗(四枚劈去核) 鹽水炒竹茹(一錢)

    接服方

    鮮生地(五錢) 天花粉(一錢五分) 大麥冬(三錢) 甜杏仁(三錢) 生懷藥(三錢) 白蒺藜(三錢) 焦秫米(二錢) 青果(三枚打) 梨汁(一兩溫沖)

    蔣 嗜飲損傷中陽,氣不施化。食入哽阻,痰涎上涌。脈滯,苔白質膩。噎膈重證,圖治維艱。

    代赭石(四錢) 白茯苓(三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竹茹(鹽水炒一錢) 旋復花(一錢) 炒甦子(三錢) 白桔梗(八分) 枳實(八分) 左金丸(七分入煎) 竹瀝(八錢姜汁三滴沖)

    郭(左) 腸紅痔墜日久,營液大虧。食入于胃,輒哽阻作痛。脈兩關弦滑。此胃陰枯槁。噎膈重證,何易言治。

    金石斛 北沙參 杭白芍 生甘草 焦秫米 白蒺藜 半夏曲 活水蘆根

    師雲、另取小鍋煮飯,飯初收水,以青皮蔗切片鋪于米上,飯成,去蔗食飯。(清儒附志)

    【二診】 脈滑而弦。舌心作痛,食入胃中,仍覺哽痛。胃陰枯槁,未可泛視再擬金匱大半夏湯法。

    台參須(另煎沖七分) 制半夏(三錢) 白蜜(二錢同煎與參湯沖和服)

    此方服七劑。煎成以滾水炖,緩緩咽下。湯盡再煎二次,煎蜜用一錢五分。

    【三診】 脈左大于右,陰傷不復之證。食入哽阻,胃陰尤為枯槁,未可泛視。前擬金匱大半夏湯法,當無不合,即其意而擴充之。

    台參須 制半夏(與白蜜同煎與參湯和服) 左金丸(四分煎湯送下)

    【四診】 食入哽痛漸定,脈弦稍平,而腸紅連日不止。肝火內燃,胃陰枯槁,肝膽內藏相火,腎開竅于二陰,銅山西鳴,洛鐘東應矣。

    台參須(一錢) 制半夏(二錢) 白蜜(三錢同上法) 細生地(四錢) 龜甲心(五錢) 地榆炭(三錢)炒槐花(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丹皮炭(二錢) 左金丸(四分)

    孫(右) 中脕不舒,按之堅硬脹滿,甚則氣逆如喘。脈兩關弦滑。此抑郁動肝,肝氣沖入胃中,將成噎膈重證,非曠懷不能為功。

    釘赭石 炒甦子 制香附 淡吳萸 旋復花 薤白頭 炒枳殼 砂仁 沉香(三分磨沖) 檳榔(二分磨沖)

    殷(左) 食入之後,氣輒上沖,遂即嘔吐痰水。詢知前曾嘔吐紫黑,便有血水,痰或青色,乃自下焦肝腎而來,胃之下口,痰瘀阻之。防膈。

    制半夏 川連 單桃仁 台烏藥 當歸須 土炒赤芍 干姜 川桂枝 酒炒延胡索

    【二診】

    薤白頭 橘皮 制半夏 旋復花 茯苓 延胡索 枳實 代赭石 台烏藥 扁鵲玉壺丸(一錢二分先服)

    【三診】 膈食不下,中脕有形,數日以來,嘔吐紫黑瘀血,大便亦解黑物,前雲瘀血阻塞胃口,于斯可信。

    無如瘀雖嘔出,而中脕偏左,按之仍硬,足見結滯之瘀,猶然內踞,是血膈大證也。治之之法,若瘀一日不去,則膈一日不愈,茲以化瘀為主,以覘動靜。

    山甲片(一錢干漆涂炙令煙盡) 五靈脂(三錢酒炒) 瓦楞子(四錢) 延胡索(二錢) 山楂炭(三錢)台烏藥(一錢五分) 當歸尾(二錢) 桃仁(二錢) 土鱉蟲(五枚去頭足炙)

    又 濕痰瘀滯,聚于胃口,以致飲食不能入胃。前進化血行瘀,胸肋脹滿。良以瘀阻不宣,行之不能,則兩相阻拒,所以轉覺脹滿也。血膈大證,極難圖治,擬以丸藥入下。

    五靈脂(二錢酒炒) 川郁金(一錢五分) 西血珀(七分另研) 大黃(二錢酒炒) 土鱉蟲(十六枚去頭足炙) 單桃仁(一錢五分) 生蒲黃(一錢) 延胡索(二錢) 山甲片(一錢)

    上藥共研細末,以韭汁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

    右 朝食暮吐,物不變化。脈沉細,苔白質膩。中陽不旋,反胃重證也。

    制半夏 淡吳萸 公丁香 橘皮 竹茹(姜汁炒) 雲茯苓 炮黑姜 廣藿香 伏龍肝(七錢煎湯代水)


如果你對張聿青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聿青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