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目疾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聿青 書名︰張聿青醫案

    右 面發泡瘡,目胞赤腫,身熱脈大而數。此風濕熱壅于陽絡。先為清泄。

    荊芥 薄荷 連翹 黑元參 大力子 絲瓜絡 馬勃 銀花 青黛 夏枯草 荷葉梗 綠豆衣 鮮菊葉

    郁(左) 左目紅赤,目胞腫脹,淚下多眵,脈形浮滑。風熱內郁。先為清解。

    粉丹皮 荊芥 白蒺藜 連翹殼 甘菊花 淡黃芩 防風 晚蠶砂 石決明 黑山梔 夏枯草

    陳(左) 小溲灼熱,右目驟然失明。經雲、五髒六腑之精氣不能上注于目,與陰虛而木旺者有間也。

    制半夏 廣皮 赤白苓 白蒺藜 龍膽草 炒菊花 澤瀉 車前子 晚蠶砂

    某(左) 兩目並不紅赤,多眵模糊,視物少神,楮脈不清。素體濕痰,此非風火為恙。

    左秦艽 煨天麻 白蒺藜 晚蠶砂 木防己 炒菊花 建澤瀉 生薏仁 淨鉤鉤 獨活 香附 桂枝 陳皮

    徐(右) 目為肝竅,為髒腑精氣之所聚。目疾之後, 癢多淚,脈數微弦。此風熱未清,風為陽邪,其氣通肝,所以風即為熱。擬養血清肝熄風,俾不致傷精氣為上。

    制首烏(四錢) 蜜炙桑葉(一錢) 滁菊花(一錢五分) 炒地骨皮(二錢) 決明子(四錢) 晚蠶砂(三錢)炒荊芥(一錢) 桔梗(八分) 黑豆衣(四錢) 赤芍(一錢五分)

    【二診】 脈癥相安,但右目不赤不痛,不因見風亦時常流淚。是肝膽氣弱,腎水不足,雖有風邪,不能自越。以丸藥緩圖之。

    大熟地(三兩川椒二錢煎湯蒸制) 上徭桂(一錢去皮另研和入) 建澤瀉(一兩五錢) 蜜水炒川芎(一兩)粉丹皮(一兩五錢) 熟附片(一錢) 萸肉炭(一兩) 炒山藥(二兩) 茯苓(二兩)

    周(左) 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楮。陰虛于下,痰濕上盛,精氣不能貫注而上,濁火轉從上蒸,氣輪翳膜遮楮。擬化濁熄肝。

    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去刺) 赤白芍(各二錢) 決明子(三錢) 木賊草(三分) 生薏仁(三錢) 廣橘紅(一錢) 晚蠶砂(三錢) 青葙子(三錢) 木豬苓(二錢)

    【二診】 化濁熄肝,脈癥相安。前法出入,再望應手。

    熟地炭(三錢) 鹽水炒菟絲子(三錢) 白茯苓(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決明子(三錢)磁石(四錢) 甘杞子(三錢) 潼沙苑(三錢) 黑豆衣(三錢) 酒蒸青葙子(三錢)

    【三診】 一陽來復,肝陽走入胃。絡暫為清養,參以熄肝。

    川石斛(三錢) 白蒺藜(三錢) 粉丹皮(一錢五分) 酒炒女貞子(三錢) 甘菊花(一錢五分)石決明(四錢) 黑豆衣(三錢) 大麥冬(三錢) 鉤鉤(三錢) 鮮活水蘆根(六錢)

    【四診】 羞明稍減,而偏左牙痛。頭痛。肝經之火,襲入少陽陽明之絡。再為清養。

    細生地(四錢) 大麥冬(二錢) 西洋參(二錢) 桑葉(一錢五分) 晚蠶砂(三錢) 大天冬(二錢)川石斛(四錢) 粉丹皮(二錢) 黑山梔(二錢) 荷葉邊(三錢)

    程(左) 濕痹經久才愈,至今陰睫尚時碎癢,其濕熱之盛,即此可知。乃于去冬旋覺眼目昏花,如蒙雲霧。夫目者五髒六腑之精也。土郁則木郁,精氣不能上承,風濕熱轉從目系上注,將成內障之癥。擬撥雲退翳法。

    蔓荊子(五錢) 滁菊花(四錢) 白蒺藜(五錢) 荊芥穗(四錢) 薄荷(一錢五分) 木賊草(五錢去節)川雅連(三錢酒炒) 楮實子(一錢五分) 生甘草(一錢五分) 川芎(三錢) 蜀椒(一錢三分) 蛇蛻(炙一錢三分) 密蒙花(五錢) 蟬蛻(一錢五分) 當歸(一兩)研末為丸,每服三錢。


如果你對張聿青醫案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聿青醫案》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