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宿先生雲︰痘瘡出二三日,始出如粟米狀,或綠豆大,似水珠光澤明淨,根窠紅者,不須服藥。若四五日大小不等,根窠光澤明淨者,亦不須服藥。如陷頂灰白瀉渴者,服木香散。丹溪先生雲︰痘瘡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發者作熱看。若初出之時色白者,便須大補氣血,參、 、芎、歸、術、芍、甘草、升麻、木香、丁香;
瀉者加訶子、肉豆蔻。若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飲水過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須實表之劑自愈。
如毒郁于里,大小便秘者,隨通利之。竊謂︰前癥不起發,不紅活者,此因脾胃氣虛,用參 四聖散。頂陷灰白瀉渴者,脾肺虛寒,用木香散、異功散。若灰白色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四君、木香。色赤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木通湯。貫而膿清稀,用參 內托散;不應,加附子,緩則不救。已出危癥,如出贈痘,多有生者。
一小兒色淡白癢塌,此脾肺氣虛血弱也,用紫草快 湯、參、術各三錢二劑,稍應,又二劑,紅活起發;又用托里散、參、術各三錢,貫膿而愈。
一小兒九歲,痘色白,手足冷,此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當歸、紫草四劑,又用參 四聖散加參、 各三錢而靨。至十七日發熱煩渴,脈洪大而虛,用八珍湯而愈。
一小兒十六歲,痘色白,脈虛浮,按之甚微而短,形氣倦怠,飲食少思,此血氣虛弱,用紫草木香散,內人參五錢十劑,色微赤;又用獨參湯而貫。乃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共享參二斤余而靨。隨入科舉畢,發熱痕癢淡赤,昏倦不食,急灌以獨參湯而甦,又用斤余,卻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痘瘡七日,變灰白色,手足並冷,腹痛瀉渴,先君謂陽氣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不信,已而飲沸湯不知熱,始投前藥二劑,陽氣頓復,卻用獨參湯、參 四聖散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因科舉勞傷元氣,出痘色白,貫膿不靨,眼閉昏憒,飲食與之則食,手指輕捏不冷,重按良久則冷,其脈輕診而浮,重按如無,不及兩寸,此陽氣虛弱而無邪耳。用人參一兩,干姜一錢,棗五枚,二日進四劑,結靨眼開。又二劑其眼常開,呻吟不絕。再劑卻佐以補中益氣湯,二十一日始言,但氣短,雲遍身痛如錐,索食,月余而靨。始末悉用前二湯,更無他餌。
一孕婦發熱墜胎昏憒,遍身見痘灰白色,飲食藥餌,到口即作嘔,惟灌熱湯則飲之,乃擇壯年婦乳灌之不輟,日灌數碗,旬余省索食,雲胸腹脹滿,此脾氣虛而乳食壅滯,令細呷濃茶半鐘,胸滿即寬,四十余日而靨。後因勞心發熱如炙,用四君、參、 、炮姜而痊。
一男子年三十,發熱頭痛,四肢拘急。服解表之藥熱益甚,遍身紅點,漸成膿,窠已灰白,此痘瘡因氣虛耳。用參四聖散、托里散,色赤膿貫而靨。
一小兒第十日不紅活,漿不滿,先君謂氣血虛弱,用參 托里散數劑出贈痘,紅活起發,又用十全大補湯而愈。
十一味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訶黎勒(去核)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錢)
上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煎,量大小服。
十二味異功散
木香 官桂(各三錢,去粗皮) 當歸(三錢半) 人參 茯苓 陳皮 濃樸 白術(各二錢) 半夏 丁香肉豆蔻(二錢半) 附子(炮,去皮,一錢)
上每服三五錢,姜五片,棗三枚,水煎,量大小服。此藥家傳五世,累經效驗。
愚嘗治癰疽陰癥,凡雜癥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于外者,發熱煩躁,口干作渴,投以姜、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耳。
八珍湯 治痘瘡氣血俱虛者,此方主之。若因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血者,宜用異功散。
當歸(一錢) 川芎(五分) 芍藥(炒,七分) 熟地黃(酒拌) 人參 白術(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豆蔻丸(方見切牙)
內托散(即托里散,方見痘癰)
紫草快 湯(方見大便不通)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不靨)
參 內托散(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香散(方見大便不通)
補中益氣湯(方見寒戰切牙)
四聖散(方見痘出不快)
參 四聖散
十全大補湯
獨參湯(三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通湯(方見痘出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