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糞溏水瀉第六十四

類別︰子部 作者︰清•謝玉瓊恩 書名︰麻科活人全書

    糞溏之癥不須除。麻得斯候毒得舒。始終糞如黃褐色。雖有變癥保無虞。

    糞出有沫名水泄。初熱正出見為吉。久瀉氣陷恐成痢。溺赤燥遏脾胃熱。

    麻癥糞溏。理勢必然。此肺胃之火所作而致。不必施治。何則。火勢極則大便閉結。麻本火候。倘再便閉。則火毒內作極矣。麻出必險。是以糞溏為正候。初出與出時見此癥。其麻縱險可救。正收與收後。而糞溏色如黃褐者。雖有變癥。可保無虞。若水瀉之癥。糞色必黃而有沫。小便赤。口干唇燥。皆由脾胃有熱所致。然麻癥泄瀉。熱邪得以開泄。是為順候。初熱未出之間。水瀉者以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葛根、連翹、木通、滑石主之。正出之時水瀉者。亦以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連翹、麥冬。潮熱甚者更加黃連、黃芩主之。(古人有用人參白虎湯去知母加麥冬治之者、實為不妥、方仍收列。)夫麻泄瀉。毒火因瀉而解。雖曰美候。然不可令其久瀉。倘或久瀉不止。則正氣必衰。脾氣下陷。凡在未發熱之前水瀉。至正出之際而不止。其為日已久。則麻毒難以發越。後則留毒。為害不小。宜以加味三苓散主之。倘執泥毒邪得瀉而解之說。縱其久瀉。而不為之早治。恐至麻收靨之後。變成痢癥。或下紫紅血等癥。治療維艱。正收及收後而水瀉者。

    毒邪雖得瀉而盡。然止宜瀉三五次。不可過多。若自首至尾。水瀉不止者。宜用清涼利水之藥。

    而佐以升提。古有用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香白芷、大麥冬治之者。須當審理察宜。隨機加減而施。正收及收後、水瀉過甚者。須以理脾胃為主。宜以枳實理中湯。隨意消息、加減而治。若不急治。多成腫脹、便血、痢疾等候。至若麻後瀉痢不止、口干目閉、四肢不溫、與嘔吐不食、洞泄不知者。皆為不治之癥。

    加味三苓散 治痘麻瀉甚。小便紅黃。

    豬苓 木通 赤苓 車前子(炒各七分) 澤瀉(八分) 黃芩(酒炒) 牛蒡子(各五分) 黃連(酒炒二分) 燈心五十寸引。水煎。食前服。

    人參白虎湯 治熱病。舌干大渴。發熱背寒。

    人參(一錢) 炙甘草(一錢) 生石膏(一錢、一書用五錢) 知母(三錢) 糯米(半合)水煎。分作三次。溫服。一日飲盡。

    枳實理中湯 治胃挾食及結胸。本虛不能受攻者。

    干姜(炒黑五分至一錢) 人參(一錢至三錢) 白術(炒焦一錢至二錢) 枳實 茯苓(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至一錢) 水煎服。


如果你對麻科活人全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麻科活人全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