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暑門 瘧疾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正倫 書名︰脈癥治方

    【脈】

    脈訣雲︰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弦小緊者宜下。弦遲宜溫。弦數宜汗。浮大而滑宜吐。洪數無力為虛。代散則死。

    【癥】

    內經曰︰夏傷于暑。秋必痢瘧。蓋先熱後寒。名曰溫瘧。但熱不寒。名曰癉瘧。經年不瘥。結成 瘕。名為老瘧。亦曰瘧母。寒熱身重。骨節煩疼。脹滿自汗。為濕瘧。寒熱不除。但慘 振栗。病以時作。為牝瘧。因傷食而得為食瘧。一歲之中。長幼相似。謂之疫瘧。

    愚按內經、明言夏傷于暑所致。何世醫悉謂脾寒。而用溫熱之藥。蓋戰栗惡寒者。火極似水。亢則害。承乃制故也。又按丹溪雲︰瘧因暑邪舍于榮衛之間。腠理不密。復遇風寒。閉而不出。舍于腸胃之外。與榮衛煎行。晝行于陽。夜行于陰。並則病作。離則病止。並于陽則熱。並于陰則寒。淺則日作。深則間日。在氣則早。在血則晏。渴者燥勝。不渴者濕勝也。機要雲︰在太陽經為寒瘧。治多汗之。陽明經為熱瘧。治多下之。少陽經為寒熱瘧。治多汗之。此三陽經受病。謂之暴瘧。發在夏至後處暑前。乃傷之淺者。在三陰經。則總謂之溫瘧。發在處暑後冬至前。乃傷之重者。此說良是。其三陰經則作于子午卯酉日。少陰瘧也。作于寅申巳亥日。厥陰瘧也。辰戌丑未日。太陰瘧也。臨癥宜詳辨之。

    【治】

    丹溪雲︰瘧得于暑。當以汗解。或汗不得出。郁而成痰。宜養胃化痰。發汗為主。邪氣得出。自然和也。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小柴胡,加川芎、蒼術、升麻、葛根之類。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以參、 、歸、術、芍藥、黃柏、麥冬、五味、之類。補而收之。虛者。必用參術一二帖托住。其氣不使下陷。後隨癥用他藥。大渴大熱。頭疼如破。小柴胡,去半夏,加川芎、石膏、知母主之。暑瘧。宜人參白虎湯。有痰者。二陳加常山吐之。不食者。必從食上得。當以食治。平胃散。加山楂、神曲、草果、青皮主之。

    瘧母在左脅下。令人自汗作痛。以青蒿、鱉甲為主。佐以三稜、莪術、香附、青皮、桃仁、治之。凡瘧數發之後。便宜小柴胡,加常山、草果、青皮、烏梅、截之。久則中氣虛弱。病愈深而難治矣。

    【方】

    柴苓二陳湯 治諸瘧。熱多寒少者宜服。

    柴胡 白術 蒼術(各一錢五分) 人參 半夏(姜制) 黃芩(各一錢) 藿香 川芎 茯苓 陳皮 青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濃樸(七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棗一枚。水一鐘半。煎八分。食遠服。

    初發陰陽未分。加豬苓、澤瀉(各八分)、桂(四分)。

    若一日一發。午前者邪在陽分。加黃 (一錢)、添茯苓、半夏(各五分)。

    熱甚。頭痛。加石膏(一錢五分)、蔥白汁(二匙)。

    口渴。加石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麥門冬(一錢)。

    間日。或三日。午後。或夜發者。加當歸、芍藥、地黃、知母(各一錢)、酒紅花、酒柏、升麻(各四分)、此邪在陰分。提起陽分。方可截。

    若間一日。連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黃 (一錢)、添人參、茯苓(各五分)、以補氣。加當歸、芍藥、地黃(各一錢五分)、以補血。

    陽瘧多汗。加黃 (一錢五分)、以斂之。無汗。加葛根(一錢五分)、以發之。

    陰瘧多汗。加當歸、芍藥、地黃、黃柏、知母(各二錢)、以斂之。

    無汗。倍柴胡、蒼術,加升麻(七分)、葛根(一錢五分)、以發之。

    胃弱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食少者。添人參(五分)、芍藥(酒炒)、麥芽(各一錢)、砂仁、(五分)、扁豆(八分)。

    若因食積者。加山楂、神曲、枳實、草果(各一錢)、黃連(四分)、瘴瘧。加檳榔、知母、葛根、白芷(各一錢)、烏梅(三個)。

    瘧後變痢疾。補虛清熱為主。添人參(五分),加砂仁(七分)、扁豆、黃連(各一錢)、木香、(七分)、當歸(一錢二分)、芍藥(一錢五分)、檳榔(七分)、烏梅(二個)。

    若欲截之。加常山(一錢五分)、檳榔、草果(各一錢)、烏梅(七個)、水二鐘煎空心服。

    若日久虛瘧。或 瘧。連歲不已。本方。去濃樸、蒼術、川芎、藿香、青皮、減柴胡、黃芩、一半。加黃 、當歸(各一錢五分)、白芍藥、知母、青蒿、地骨皮(各一錢)、鱉甲、(九稜或七稜者炙二錢)。

    熱多棗少者。或大渴者。加石膏(一錢五分)、知母、葛根(各一錢)、麥冬、山梔(各八分)、添黃芩(五分)。

    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加丁香(七分)、官桂(一錢)、干姜(一錢)、草果(一錢)、甚者。加附子(一錢)、減柴芩一半。

    春瘧。加防風、干葛、白芷(各一錢)。

    夏瘧。加黃連、扁豆(各一錢)、香薷(一錢秋瘧。加知母、歸身、貝母、杏仁、麥冬(各一錢)。

    冬瘧。加杏仁(一錢)、桂枝(八分)、干姜(七分)、寒多。更加丁香(五分)。

    若日久寒熱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盡。夏月。用清暑益氣湯。余月。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黃柏、短母(各八分)、滋補氣血。截後調理。亦同此條。

    又方 截瘧丹 截諸瘧神效。歷試有驗。

    人參(二兩去蘆) 雄黃(一兩六錢另研) 辰砂(六錢另研)

    上三味各為末。稱定。于五月五日取五家粽為丸。豆大。大人十丸。小兒五丸。發日。五更空心無根水煎青蒿湯送下。忌生冷雞魚一月。


如果你對脈癥治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癥治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