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脈多沉數。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皆發黃也。脈浮緊。乃因暴熱入冷水。熱伏胸中。身面目悉如金色。名曰黃膽。脈緊數。乃饑發熱。大食傷胃。食則腹滿。名曰 疸。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小便難。欲作谷疸。脈沉弦。或緊細。因酒百脈熱。當風入水。懊 。心煩。足熱。名曰酒疸。脈浮者。先吐之。脈沉弦者。先下之。寸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痛。當煩不煩。而極汗出。趺陽脈緩而遲。胃氣反強。飽則煩滿。滿則發熱。客熱消谷。食已則饑。谷強肌瘦。名曰谷疸。尺脈緊為傷腎。跌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摶。食已則眩。谷氣不消。胃中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脈浮緊。乃大熱交接入水腎。氣虛流濕于脾。額黑。日晡熱。小腹急。足下熱。大便黑。時溏。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癥】
內經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夫黃膽為病。肌必虛腫而色黃。蓋濕熱郁積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外。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虛。母病子亦病矣。丹溪雲︰不必分五疸。同是濕熱。如盒曲相似。外有傷寒熱。病陽內實。當下而不得下。當汗而不得汗。當分利而不得分利。故使濕熱拂郁內甚。皆能令人發黃也。
【治】
病雖有五。同是濕熱。治宜滲濕清熱。五苓散。加茵陳黃連之類。食積者。量其虛實下之。其余但利小便。小便利。則黃自退。在上者。尤宜發汗為佳。
方茵陳五苓散 治濕熱發黃
白術(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 澤瀉(一錢) 桂枝(八分) 茵陳(三錢)
上作一服。用姜三片。棗一枚。燈心一彈丸。煎服。
濕甚。加蒼術(二錢)、濃樸(一錢)。
熱甚。加黃連(一錢五分)、山梔(一錢)。
痰甚,加半夏(一錢五分)、枳實(一錢)、或用吐法。
食積。加山楂、神曲、三稜、莪術(各一錢五分)、針砂枳實(各一錢共為丸妙)。
酒疸。加葛根、黃連(各一錢五分)、郁金、石膏(各一錢)。
谷疸。加濃樸、枳實、梔子(各一錢)、大黃(二錢五分)。
脾胃不和。黃腫。小便赤澀。加滑石(一錢五分)、濃樸、蒼術、陳皮(各一錢)。
腎疸。目黃、小便赤澀。加黃柏、蒼術(各一錢五分)、桂(五分)。
黃膽。脈沉細而遲。肢體逆冷。腰以上冷汗。本方。去豬苓。澤瀉。加干姜、附子(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發黃而喘。加桑白皮、黃芩(各一錢五分)、葶藶子(炒一錢)。
瘀血發黃。加當歸、諸黃。小便自利。不渴。加黃 、桂枝、白芍藥、甘草(減半余各等分),去豬苓、澤瀉。
諸黃。小便不利而渴。加麥門冬、山梔、木通(各一錢五分)、滑石(一錢)。
婦人小兒諸疸同。大人加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