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火門 卷之四 郁門 諸郁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正倫 書名︰脈癥治方

    【脈】

    郁脈多沉弦。或結伏。又沉澀。為血郁。沉伏為氣郁。沉細為濕郁。沉數為熱郁。沉滑為痰郁。氣口緊盛為食郁。又憂郁則脈澀。怒郁則脈弦。思郁則脈緩。時一止。名曰結脈。

    【癥】

    丹溪雲︰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又雲諸病皆生于郁。治之可開。

    病作矣。大抵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凡治氣血痰火之病。必兼郁而治之。斯無憋矣。

    【治】

    經雲︰木郁則達之。謂吐之。令其條達也。火郁則發之。謂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則奪之。謂下之。令無壅滯也。金郁則泄之。謂滲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則折之。謂抑之。制其升達也。此治郁大法。惟火所屬不同。隨其經而治之。故曰火郁則發。當看何經。隨其經而治之也。丹溪雲︰郁病有六。氣血痰濕熱食也。氣郁則開之。其癥胸脅痛。脈沉而澀者是也。血郁則行之。或消之。其癥必能食。便紅。四肢無力。脈沉澀是也。痰郁則消而導之。其癥動則喘。寸口脈沉而滑是也。濕郁則燥之。利之。其癥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陰寒則發。脈沉細而濡是也。熱郁則清之。其癥目瞀。小便赤煩咳。脈沉細而數是也。食郁則消之。其癥噯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是也。假令食在氣上。氣升則食自降。余仿此。凡久惡寒。亦須解郁。郁開病亦隨愈。

    【方】

    越鞠丸 郁主方。解諸郁。清熱。消痰。順氣。

    蒼術(寬中燥濕去蘆一錢五分)、神消食下氣炒一錢)、川芎(和血順氣去蘆一錢)、香附(開郁散結童便浸醋炒一錢五分)、山梔(清熱利痰降火炒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水煎。或為末。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十丸。白湯送下。蓋氣血痰三癥。多有兼郁。而郁有六。隨癥加減。凡諸郁。春。宜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加吳茱萸、冬。

    加吳茱萸、干姜炭。

    氣郁。加白術、陳皮(各八分)、木香、檳榔(各七分)、烏藥(一錢) 虛者。兼用四君子湯。

    血郁。加當歸、白芍藥(各一錢)、桃仁、紅花青黛、郁金(各八分)。

    虛者。兼用四君子湯。

    痰郁。加南星(牛膽制)、海石、栝蔞仁(各一錢)、貝母(一錢五分)、桔梗(七分)、白芥子(八分) 痰盛者。兼用二陳湯。

    濕郁。加防風、白芷、羌活、白茯苓(各八分) 倍蒼術。

    熱郁。加黃連(吳茱萸炒八分)、青黛(八分) 甚者。加酒蒸大黃(二錢五分)。

    食郁。加山楂、神曲(各一錢五分)、砂仁、陳皮、枳實(各八分)、針砂(一錢醋炒)

    木郁。用梨蘆、或瓜蒂散、吐之。吐後。以本方加白術、陳皮、白芍藥(各一錢)、青皮(五分)。

    火郁。本方加防風、羌活、柴胡、葛根(各八分)、升麻(五分) 發之。冬月。再加麻黃根)。

    土郁。用桂枝、芍藥、濃樸、陳皮、枳殼(各等分)、大黃(三錢)下之。下後。以四君子湯,加芍藥、香附、陳皮、調理。

    金郁。加茯苓、澤瀉(各一錢),利之。

    水郁。加白術(一錢五分)、陳皮、大腹皮(各一錢)、青皮(五分)、紫甦梗(六分)

    怒郁。左關脈弦。加木香、檳榔、青皮、白芍藥(各等分)。

    思郁。右關脈結。加白術、陳皮、石菖蒲(各一錢)、木香、沉香(各五分)。

    憂郁。右寸脈短澀。加貝母(一錢五分)、陳皮、枳實、烏藥、甦子(各八分)、木香、檳寒郁。加吳茱萸、干姜(各八分)、木香、沉香(各五分)、蔥白(三節)。

    悲哀太甚而郁。加貝母(一錢五分)、茯神、遠志、石菖蒲、木香、砂仁(各七分)。

    右越鞠丸。加減方法也。須量虛實新久。斟酌用之。庶無誤矣。


如果你對脈癥治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癥治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