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陰癥陽癥辨 計三十一門 傷風傷寒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辨證玉函

    傷風與傷寒相似,陰癥與陽癥宜知。若不辨明,殺人多矣。雖仲景張公有傷寒專門之書,我可不必再傳。然而各有不同,正不可不傳也。傷寒之異于傷風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輕,一則感之重也。傷風者,傷寒之輕者也;傷寒者,傷風之重者也,原無大分別。苟不急治之,則傷風者即變為傷寒矣。蓋人之元氣最惡外邪。人身一感風邪,則元氣必然與邪相戰。元氣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間,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內。不過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氣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氣虛者,則入于內,而變為傷寒矣。非傷風傷寒之有異也,有異于人之元氣虛弱而已矣。然則遇風邪之侵入者,開手即用補正祛邪之藥,何至傷風之變為傷寒哉?若既已風入于腠理之內,則邪即有陰邪陽邪之分矣。大約入于府,則為陽邪,入于藏則為陰邪矣。是邪亦無陰陽之分,亦分于入之藏府之陰陽也。然而府又不同,藏又各異,又從何處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癥最易。大約身熱而煩躁者,陽癥也;身熱而安靜喜睡者,陰癥也。雖陰癥陽癥中各有分別,而此法終為千古不易之論也。倘一遇風寒之侵體,無論是傷寒傷風,一劑即愈,斷不須二劑也。方名轉春丹。此治初起之傷寒傷風也。倘三日後,身有不涼者,此成傷寒之癥矣。亦不必問其陰癥陽癥。吾有一方治之,隨手而回春矣。方名回春丹。一劑身即涼而邪即退,再一劑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則變癥蜂起矣。可查仲景專門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

    轉春丹用桂枝與麻黃,柴胡可並用,使邪入太陽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陽之間。且邪原未入內,故可用補藥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藥先去平肝,使邪之門路速斷;用茯苓又引邪從膀胱太陽下行,自然隨手奏功,轉一陽于頃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藥,桂枝。蓋邪已入里,已離太陽之經,何必又用桂枝?況邪由衛而入于少陽之經,倘更用芍藥,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蓋肝最惡邪侵。于未近邪之時可以未雨綢繆而已,近邪之頃,難于及時杜絕,余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黃、青蒿之類,純是入衛祛邪之聖藥,單攻一府而邪自難留,不得不從外而入者,仍從外而出矣。況方中又多調濟之品,有不奏功如響者乎?世人細思吾方,即授之以治傷寒之癥,又安有殺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轉春丹

    桂枝五分 柴胡一錢五分 麻黃三分 白芍五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七分 白術三錢 半夏三分 神曲一錢 甦葉八分水煎服。

    回春丹

    麻黃一錢 石膏二錢 青蒿五錢 柴胡二錢 甘草一錢 茯苓五錢 當歸五錢 陳皮一錢 神曲一錢 麥冬三錢 生地三錢 白芥二錢 人參三分 玄參二錢 水煎服。


如果你對辨證玉函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辨證玉函》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