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陰癥陽癥辨 計三十一門 中風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辨證玉函

    中風之癥,世人以風治之,誤之甚矣。蓋中風之癥,乃人陽氣虛與陰氣涸而中之也,何嘗有風哉。人見其疾之忽然而來,有如暴風疾雨,遂以風名之。其實乃中氣而作中風也。治之法,一治風,無不死者,必須治氣,始能有效。然而中氣不同也。內有中陽氣之虛,有中陰氣之涸,又不可不辨也。中陽氣之虛者奈何?其有一時卒倒,口吐白沫,痰聲如鼾,目直視,胡言亂語者,陽癥也。若中陰氣之涸者,亦一時卒倒,目不知人,時而躁,時而靜,欲睡不能言,痰如鋸,吐不絕,口中流涎不止,蓋陰癥也。二癥亦相同者,均不知人,最難辨而最易辨也。易辨者何?辨之眼而已矣。眼直視者,氣虛也;眼雙閉不開者,陰虛也。二癥皆能遺尿手撒,皆不治之癥也。然而遺尿手撒,亦可治之,大約十人中亦可救四五者,非盡不可救也。倘陽虛而中者,用三生飲,必須用人參二兩或三兩,始可回生。與其日後用之,不若乘其欲絕未絕之頃多用人參,可轉死回生之易也。至治陰虛而中者,又不可純用三生飲。古無專方留下,我今酌一奇方,以救世人之陰虛中風者,神效。

    方名十寶丹。一劑即回春也。此方俱是純陰之劑,然又何以兼用人參?不知無陽則陰無以生,必須加參為佐使,則陰生于陽之中,而陽回于陰之內,兩相須而兩相成也。苟或舍三生飲以救陽虛之中風,而改用祛風祛痰之藥,我未見能生者。即或用三生飲矣,而少用人參,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風與偏枯等癥。以三生飲治陰虛中風,亦無不死者。苟听吾言,用吾之方,自慶生全。倘怪吾藥品之多,改重為輕,恐難免半支偏枯之癥矣。願人敬守吾訓。蓋吾之方必須照吾分兩以治,初中之時,不可妄自加減。或用此方之後,以病人脾胃之弱量為加減,亦未為不可。但切不可加入風藥一味,以殺人于俄頃也。慎之慎之。

    十寶丹

    麥冬三兩 熟地三兩 山萸二兩 白芥子二錢 人參五錢 菖蒲一錢 茯苓五錢 五味三錢 丹皮二錢 水煎服。


如果你對辨證玉函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辨證玉函》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