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亦不同,有陽痢、陰痢之分,世人不知也,皆為濕熱所致。動言痢無止法,而不辨其陰陽之異,故往往殺人,可慨也。陰陽之痢,《內經》 亦未分別,我今日亦泄天地之奇。大約便血腹疼,後重噤口者,陽痢也。腹不痛,以手按之而快者,糞門無急迫之狀,日能食,無血而白痢者,乃陰痢也。雖用藥得宜,一方可以兼治,然終不識癥之陰陽,猶為不知痢癥之人也,不可不明辨之。庶幾用藥可分輕重,尤易奏功如響。吾今立二方,一治陽痢,一治陰痢。陽痢方名為掃痢神丹。一劑即止血,二劑即止痢,不必三劑也。陰痢方名為化痢仙丹。一劑輕,二劑止,三劑全愈。人見血痢為重,而不知白痢感于陰分,未嘗輕也。但陽痢火重而濕輕,陰痢火輕而濕重耳。陽痢之方,妙在用黃連于大黃之中,使火毒迅掃而去,不久留腸胃之中。陰痢之方,妙在用芍藥之多,平肝以扶脾土,使土安而水易去,其余皆是祛逐邪穢之物,各用之咸宜,所以奏功尤易也。
掃痢神丹
黃連三錢 當歸五錢 白芍五錢 廣木香一錢 檳榔一錢 枳殼一錢 大黃五錢 車前子五錢 水煎服。
化痢仙丹
白芍一兩 當歸五錢 枳殼一錢 蘿卜子三錢 檳榔一錢 甘草一錢 車前子一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