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之癥,世人以癲為陰,以狂為陽是矣。然而癲之中未嘗無陽癥,狂之中未嘗無陰癥也。何以見之?癲如羊癲、牛馬之癥,此發之陽氣之不足。陽虛則陰邪自旺,此謂之陰癥宜也。然而其中又有花癲之病,見男子而思親,逢女子而不識,呼喊叫號,晝夜不止。倘亦為陰癥,而用桂、附之品,則立刻發狂而死矣。狂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見水而入,此發之陽邪之有余,謂之陽癥宜也。然其中有似是而非,又不可不辨。如見人則罵,逢物則 ,躁擾不寧,欲睡不安,欲行不得,口渴索飲,見水則止,倘亦視為陽癥,而投之竹葉石膏湯,下喉即死矣。然則二癥終于何處辨之?亦辨之于兩目有神無神而已。如陽癥,則目必紅;而陰癥,則目必白也。吾定二方,一治陽癲,一治陰狂之癥。陽癲方名散癲湯。此方之妙,妙在白芍用至一兩,自能平肝;梔子用至五錢,自然散其郁結之火。其余柴、芥、術、苓皆去痰、去濕之妙品,自然心清而火降,脾健而癲除也。陰狂方名解狂散。此方之妙,妙在用玄參二兩于群補真陰之中,解散其浮游之火,水足而火自消,亦火息而狂自定也。苟或辨之不清,妄投藥餌,生死存亡正未可定矣。
散癲湯
白芍一兩 白術五錢 當歸五錢 炒梔子五錢 菖蒲五分 茯神三錢 甘草一錢 白芥子三錢 丹皮三錢 柴胡一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解狂散
熟地一兩 白芍五錢 當歸五錢 山茱萸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玄參二兩 白芥子三錢 菖蒲三分 生地五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