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瘡瘍陰陽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士鐸 書名︰洞天奧旨

    瘡瘍最要分別陰陽,陰陽不分,動手即錯。或謂陰陽者,分于氣血也。不知氣血亦分陰陽之一端,而不可執之以概定陰陽也。蓋瘡瘍有陰癥,有陽癥,有陰熱陰寒,有陽熱陽寒,有陰滯陽滯,有陰陷陽陷,有先陰變陽,有先陽變陰,各各不同也。病不同而何以辨之?陽癥必熱,陰癥必寒;陽癥之形必高突而腫起,陰癥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陽癥之色必純紅,陰癥之色必帶黑;陽癥之初起必疼,陰癥之初起必癢;陽癥之潰爛必多其膿,陰癥之潰爛必多其血;陽癥之收口身必輕爽,陰癥之收口身必沉重。陰熱者,夜重而日輕;陽熱者,夜輕而晝重。陰寒者,飲溫湯而作嘔;陽寒者,飲冷水而欲吐。陰滯者,色紫黑而不變也。陽滯者,色微紅而不化也。陰陷者,色黯黑而不起也;陽陷者,色紅黃而不起也。先陽變陰者,始突而不平,初害痛而後害癢也;先陰後陽者,初平而潰,始患熱而後惡寒也。陽中之陰者,似熱而非熱,雖腫實虛,若黑而非淡.欲痛而無膿,既浮而復消,外盛而內腐也;陰中之陽者,似冷而非冷,雖虛而實腫,雖淡而似赤,若燥而寒痛,既平而實突,外淺而內橫也。陽變陰者,其人多肥;陰變陽者,其人多瘦。陽變陰者,服涼藥之過也;陰變陽者,服熱藥之驟也。然陽變陰者多死,陰變陽者多生。以此消息之,萬不失一。苟以氣血分陰陽,或以癰為陽,疽為陰,未為通論。蓋癰疽各有陰陽,必氣血兼補而佐之消毒,始能奏功甚速。倘執陽病是氣,而不敢用補氣之藥,毋論未潰之前,火毒不能遽散,即已潰之後,肌肉何能驟生,單一味補血,無濟于事也。必補氣以生血,則氣血兩旺,氣得血而流通,亦血得氣而充足,何懼火毒之不星散哉?倘執陰病是血,而不敢用補氣之味,尤為不可。總之,氣血不可失治,而瘡瘍必當兼用之也。惟是陰陽之癥,不可不分。知是陽癥,可少用金銀花化毒之品,而輕佐之補血補氣之味;知是陰癥,可多用金銀花化毒之品,而重佐之補氣補血之味,自然陰變為陽而無陷滯之虞,陽不變陰而有生化之妙也。更有以陰陽分寒熱者,殺人必多矣。夫病分寒熱,是人素稟之偏,豈可以陽為熱、陰為寒耶?故浮、洪、弦、數,本陽脈也,然陽乃氣虛而非熱。沉、細、弱、澀,本陰脈也,然陰乃血虛而非寒。辨其陰陽,而不可分為寒熱,以瘡瘍之陰陽,無非正虛邪實,故氣血可以共補也。


如果你對洞天奧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洞天奧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