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或作 逆,或作噦氣。
呃逆有因痰阻氣滯者,有因血瘀者,有因火郁者,有因胃熱失下者,此皆屬實。有因中氣大虛者,有因大下胃虛,陰火上沖者,此皆屬虛。然戴復庵曰︰熱呃惟傷寒有之,他病暴起,多屬寒也。半夏生姜湯最妙。 呃在中焦,谷氣不運,其聲短小,得食即發。呃在下焦,真氣不足,其聲長大,不食亦然。寒熱虛實,治法不一,古人治陰呃,每用桂附、干姜、吳茱萸、丁香、茴香諸辛熱藥,多有收效者,治陽呃,用橘紅竹茹湯。《玉機微義》曰︰呃逆本由陰氣已虛,陽火暴甚,直沖而上,出于胃,入于肺,而作聲。東垣用涼藥者,所以瀉熱降火也。若陰癥呃逆,以陰氣先消,陽火亦竭,浮于胸中,亦欲散也。故不用寒藥,而反用溫藥養胃,留其陽氣胃氣一和,陽生則陰長也。大凡咳逆,脈散者不治。產後呃逆,此惡癥也。急灸男左女右期門穴,極效,期門穴在乳下黑盡一指處是也。
丁香柿蒂湯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丁香 柿蒂(二錢) 人參(一錢) 生姜(五片。)
此足陽明少陰藥也。丁香泄肺溫胃而暖腎,生姜去痰開郁而散寒,柿蒂苦澀而降氣,人參所以補真氣,使得展布也。火呃亦可用者,蓋從治之法也。
橘皮竹茹湯
治久病虛羸,嘔逆不已。亦治胃虛呃逆。
橘皮 竹茹 人參 甘草 半夏 麥冬 赤茯苓 枇杷葉 加姜棗煎。
此足陽明藥也。胃火上沖,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故嘔。竹茹、枇杷葉、麥門冬皆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則肝氣亦平矣。二陳所以散逆氣,赤茯所以降心火,生姜嘔家之聖藥,久病虛羸,故以人參、甘草、大棗,扶其胃氣也。又《金匱》橘皮竹茹湯,亦治呃逆。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人參(一兩) 甘草(五兩) 生姜(半斤) 大棗(三十枚。)
又一法,凡呃逆不止,用紙捻刺鼻中,得嚏即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