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燥證

類別︰子部 作者︰明•龔信 書名︰古今醫鑒

    脈

    燥脈澀而緊,或浮而弦,或芤而虛。

    證

    經雲︰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故燥氣在里,耗其津液,則大便秘結,消渴生焉,血脈枯而氣亦滯也。或過食辛辣濃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燥結有時。或風燥于表,鐘于皮膚,皮毛燥澀,干疥爪枯,勁強緊急,口噤善伸數欠。或時惡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爍螈 ,昏冒僵僕,皆由陰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熾克金,金受邪則不能平木,以致肝氣獨盛,風邪內生,而成此疾矣。

    治

    治之之法,以辛潤之,以苦泄之。因虛者,滋陰養血,因火者,瀉火軟堅;因風者,消風散結。此三者,乃治燥證之大法也。

    方

    四物湯 治燥氣在里,津液枯涸,便閉消渴等癥。

    當歸(一錢五分) 白芍藥(一錢) 川芎(八分) 生地黃(二錢) 加桃仁(二錢) 大黃(煨,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通幽湯 治燥熱內甚,血液俱耗,以致大便閉結。

    當歸(一錢五分) 熟地黃(二錢) 升麻(八分) 紅花(一錢) 甘草(一錢) 桃仁泥(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調檳榔末一錢下。


如果你對古今醫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