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內經要旨(下) 經度篇第八

類別︰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書名︰古今醫統大全

    血氣形志篇 曰︰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血多氣,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人身之經絡氣血多少,與天道寒熱盛衰相應。氣為陽,而配乎熱;血為陰,而配乎寒。夫太陽為天之六氣,斯時天氣寒盛而熱衰,應人手足太陽二經,多血而少氣;少陽為天之三氣,斯時天氣熱盛而寒衰,應人手足少陽二經,少血而多氣;陽明為天之五氣,斯時天氣先熱而後寒,應人手足陽明二經,多氣而多血;少陰為天之二氣,斯時天氣寒少而熱多,應人手足少陰二經,少血而多氣;厥陰為天之初氣,斯時天氣寒盛而熱衰,應人手足厥陰二經,多血而少氣;太陰為天之四氣,斯時天氣熱盛而寒衰,應人手足太陰二經,多氣而少血,故曰︰天道之常數雲爾。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足之陰陽也。

    手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心主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手之陰陽也。

    陰陽離合篇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

    南方丙丁火位,陽氣盛明,故曰廣明。廣,大也,向明而治,故聖人南面而立。然在人身中則心髒在南,故謂前曰廣明。沖脈在北,故後謂太沖。然太沖者,腎脈與沖脈合而盛大,故曰太沖。

    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

    腎髒為陰,膀胱腑為陽。陰氣在下,陽氣在上,此為表里合一之經氣。

    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太陽居少陰之地,故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

    身之上曰廣明,身之下曰太陰。又曰心髒下則太陰脾髒是也。

    太陰之前,名曰陽明。

    陽明胃脈行脾脈之前,太陰脾脈行胃脈之後。

    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陽明居太陰之前,故曰陰中之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

    少陽居厥陰之表,為陰中之少陽。

    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

    離,謂別離應用。合,為配合于陰。別離則正位于三陽,配合則表里為髒腑。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太陽司動靜之機,故為開。陽明執禁固之權,故為闔。少陽司動靜之微,故為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搏而勿浮,為有胃氣之脈也。既有胃氣則三陽齊一而不相失也,故命曰一陽。

    願聞三陰何如?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中則內也。)其沖在下,名曰太陰。

    沖脈在脾之下,故言在下,皆言髒位及經脈之次也。

    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後,名曰少陰。

    脾髒之下近後,則腎之位。太陰脈起于大指端,少陰脈起于小指下。

    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

    厥陰根起于大敦,名曰陰中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博而勿沉,名曰一陰。

    厥者盡也,陰至此而盡,故曰陰中之絕陰。胃髒之前,近肝之位,厥陰脈交出太陰之後。

    搏而勿沉,不至于弱伏,是亦胃氣之脈者也。

    經脈篇 手太陰肺經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 內,行少陰心主之前,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際,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手陽明大腸經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于大椎,下入缺盆,絡肺下鬲屬大腸;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

    足陽明胃之脈,起于鼻交 中,旁約大腸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下後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鬲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俠臍,入氣沖;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免,下入膝臏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足太陰脾經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 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鬲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

    手少陰心經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鬲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俠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 肉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循臂內後廉,抵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手太陽小腸經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 外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鬲,抵胃屬小腸;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 ,卻入耳中,其支者,別循頰上 抵鼻,至目內 。

    足太陽膀胱經之脈,起于目內 ,上額交巔上;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後,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中;其支別,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 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

    足少陰腎經之脈,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內,出 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陽三焦經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羶中,散絡心包,下鬲循屬三焦;其支者,從羶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卻出至目銳 。

    足少陽膽經之脈,起于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後,下大迎,合手少陽于 ,下臨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鬲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沖,下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外,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之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別者,別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

    足厥陰肝經之脈,起于大指聚毛之上,循足 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三寸,交出太陰之後,上內廉,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鬲,上注肺。

    督脈起于下極之余,並于脊里,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

    任脈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喉嚨,屬陰脈之海。


如果你對古今醫統大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今醫統大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