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有腎虛,有氣滯,有血瘀,有痰飲,有閃挫。有寒濕,有濕熱之不同,宜分別施治。經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故腰痛雖有多端,其原皆本于腎虛。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然標急先治標,而後治其本,標本不失,此謂良工矣。
保陰煎 六味湯丸 左歸丸飲﹝俱見虛勞。﹞腰痛攸攸隱隱,痛而不甚,無已時者,屬腎虛選而用之。
如用六味,宜加牛膝、杜仲、枸杞、玉竹、豬腎,脊髓煎湯煎藥更佳。
此皆壯水之劑,腎水不足者,宜常飲之。
青蛾丸 八味丸﹝見不能食。﹞腎虛火衰,腰痛,小水清利,脈沉小遲者宜之。
杜仲﹝醋炙。﹞破故紙﹝胡桃油炒。﹞胡桃肉﹝俱溫補腎髒。各四兩。﹞或加鹿茸 羊腎﹝胡桃內研膏,蜜丸桐子大。陳酒下三四、錢。﹞此皆益火之劑,果屬腎中諸陽衰弱者可用,內有熱者大忌。
聚寶丹﹝見胃脕痛。﹞此方氣血兼理,治諸痛頗效者,以凡痛必因氣滯血凝故也。
五磨飲﹝見胃脕痛。﹞治氣滯腰痛、脈沉者。﹝外用檀香末。涂痛處。﹞宜加當歸、續斷、玄胡、砂仁。
黑牛續地飲﹝自制。﹞治瘀血腰痛,痛有定處,轉動若錐刀之刺,日輕夜重,小便利大便黑,脈澀者。
黑豆 牛膝﹝生用。﹞續斷 生地﹝均主補腎,又能行瘀。﹞當歸 玄胡﹝活血利氣。﹞丹皮 赤芍﹝涼血行瘀。﹞如因閃挫跌撲,轉舒不便,呼吸作痛者,可加乳香、沒藥。如不效,脈沉有力痛甚者,或再加桃仁、大黃。﹝韭菜汁炒。﹞
二陳湯﹝見中風。﹞
四苓散﹝見濕。﹞治痰飲流入腎經,往來走痛,或心下悸,胍滑者。
二方合用,﹝宜去甘草。﹞當君茯苓。﹝滲痰利飲,安神定悸。﹞加沉香、砂仁,﹝芳而下達,氣利則痰自行。﹞杜仲、續斷。﹝補而不滯,正旺則邪自除。﹞如人壯實,脈有力痛甚者,可用礞石丸﹝痰去,方以補藥滋陰。﹞
腎著湯﹝見濕。﹞治寒濕著腎,身重腰冷疼痛。﹝外用艾熱熨之,或再用草烏末,姜汁涂之。﹞可加破故紙、杜仲、續斷。
三妙散 治濕熱腰痛,或作或止。
蒼術﹝燥濕。﹞黃柏﹝清熱。﹞牛膝﹝最利腰膝。﹞宜加生地、茯苓、杜仲、續斷。
此六方皆治標之劑,宜各審明致病之因,而采用之。
【舉例】
一 一老人久患腰痛。仲淳令日服枸杞﹝一兩。﹞麥冬、熟地﹝各五錢。﹞補腎,人參﹝二錢。﹞白術、陳皮﹝各三錢。﹞益氣健脾強腎,能再生子,八十未艾。﹝余常以此方治脾腎兩虛之人,甚效。﹞二 一人腰痛甚。仲淳診之曰︰此系氣郁,兼有瘀血停滯。用香附、甦梗、橘紅﹝各二錢。﹞快氣開郁;牛膝﹝五錢,﹞續斷、當歸、五加皮﹝各二錢。﹞活血祛瘀。加童便﹝一杯。﹞服二劑即愈。
三 一人傷寒後兩腰僂廢臥床徹夜痛叫,百治不效。嘉言診之︰其脈亦平順無患,其痛則比前大減。謂曰︰病非死癥,但恐成廢人耳。此癥之可轉移處,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爭之象,若全然不痛,則邪正混為一家,相安于無事矣,今痛覺大減,實有可慮。諦思良久,謂熱邪深入兩腰,血脈久閉,不能復出,只有攻散一法,而邪入既久,正氣全虛,攻之必不應。乃以桃仁承氣湯,加附子、肉桂二大劑與服,服後即強起。再仿前意為丸服之。旬余全安。
四 一婦因亡女後,忽患腰痛,轉側艱苦,至不能張口受食。投以鹿膠角不效,以濕痰療之,亦不效。仲淳曰︰此非腎虛也,如腎虛不能延至今日之久。用白芍、﹝三錢。﹞炙甘草﹝一錢。﹞橘紅、白芷﹝各二錢。﹞制香附﹝三錢。﹞肉桂、乳香、沒藥﹝各一錢。﹞一劑腰脫然,覺偏體痛。仲淳曰︰愈矣。再煎渣服,立起。問其故。仲淳曰︰此木郁則達之耳。
五 一人患腰痛,至不能坐立,以補腎藥治之不效。朱遠齋用潤字號丸藥下之,去黑糞數斤。蓋濕痰乘虛流入腎中作苦,痰去方以補藥滋腎,不逾月起。惜其方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