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汗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又可 書名︰廣瘟疫論

    時疫貴解其邪熱,而邪熱必有著落。方著落在肌表時,非汗則邪無出路,故汗法為治時疫之一大法也。但風寒汗不厭早,時疫汗不厭遲。風寒發汗,必兼辛溫、辛熱以宣陽;時疫發汗,必兼辛涼、辛寒以救陰。風寒發汗,治表不犯里;時疫發汗,治表必通里。其不同有如此,故方疫邪傳變出表時,輕者亦可得表藥而汗散,若重者,雖大劑麻黃、羌、葛,亦無汗也,以伏邪發而未盡之故。亦有不用表藥而自汗淋灕,邪終不解者。蓋此汗緣里熱郁蒸而出,乃邪汗,非正汗也,必待伏邪盡發,表里全徹,然後或戰汗,或狂汗而解,所謂汗不厭遲者,此也。辛涼發汗,則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之類是;辛寒發汗,則大青龍,九味羌活、大羌活之類是;發表兼通里,則吳氏三消飲、六神通解散、防風通聖散之類是。

    更有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如里熱閉甚,用大承氣以通其里,一不已而再,再不已而三,直待里邪逐盡,表里自和,多有戰汗而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一。又如里熱燥甚,病者思得涼水,久而不得,忽得痛飲,飲盞落枕而汗大出,汗出即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二。又如平素氣虛,屢用汗藥不得汗,後加人參于諸解表藥中,復杯立汗,凡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三。又如陰虛及奪血,枯竭之極,用表藥全然無汗,用大滋陰、潤燥、生津藥數劑而汗出如水,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四。

    總之疫邪汗法,不專在乎升表,而在乎通其郁閉,和其陰陽。郁閉在表,辛涼、辛寒以通之;郁閉在里,苦寒攻利以通之。陽亢者,飲水以濟其陰;陰竭者,滋潤以回其燥。氣滯者開導,血凝者消瘀。必察其表里無一毫阻滯,乃汗法之萬全,此時疫汗法,理不同于風寒。

    謹撮諸汗證,詳列于下︰發熱,惡寒,無汗,頭項痛,背痛,腰痛,肩臂痛,膝脛痛,周身肢節痛。


如果你對廣瘟疫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廣瘟疫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