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类别:史部 作者:不详 书名:越绝书

    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 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虹蜺牵牛,其异女,黄气在上,青黑于下。太岁八会,壬子数九。王相之气,自十一倍。死由无气,如法而止。太子无气,其异三世。日月光明,历南斗。吴越为邻,同俗并土,西州大江,东绝大海,两邦同城,相亚门户,忧在于斯,必将为咎。越有神山,难与为邻。愿王定之,毋泄臣言。”

    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 ”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

    范蠡兴师战于就李,阖庐见中于飞矢,子胥还师,中媿于吴,被秦号年。至夫差复霸诸侯,兴师伐越,任用子胥。虽夫差骄奢,释越之围。子胥谏而诛。宰嚭谀心,卒以亡吴。夫差穷困,请为匹夫。范蠡不许,灭于五湖。子胥策于吴,可谓明乎!

    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车败马失,骑士堕死。大船陵居,小船没水。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此时越军大号,夫差恐越军入,惊骇。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 “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着,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

    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

    伍子胥父子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策而问之,以奢乃害于君,绝世之臣。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

    太宰者,官号,嚭者,名也,伯州之孙。伯州为楚臣,以过诛,嚭以困奔于吴。是时吴王阖庐伐楚,悉召楚仇而近之。嚭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因其时自纳于吴,言伐楚之利。阖庐用之伐楚,令子胥、孙武与嚭将师入郢,有大功。还,吴王以嚭为太宰,位高权盛,专邦之枋。未久,阖庐卒,嚭见夫差内无柱石之坚,外无断割之势,谀心自纳,操独断之利,夫差终以从焉。而忠臣籥口,不得一言。嚭知往而不知来,夫差至死,悔不早诛。传曰:“见清知浊,见曲知直,人君选士,各象其德。”夫差浅短,以是与嚭专权,伍胥为之惑,是之谓也。

    范蠡其始居楚也,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大夫种入其县,知有贤者,未睹所在,求邑中,不得其邑人,以为狂夫多贤士,众贱有君子,泛求之焉。得蠡而悦,乃从官属,问治之术。蠡修衣冠,有顷而出。进退揖让,君子之容。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胡越相从。俱见霸兆出于东南,捐其官位,相要而往臣。小有所亏,大有所成。捐止于吴。或任子胥,二人以为胥在,无所关其辞。种曰:“今将安之?”蠡曰:“彼为我,何邦不可乎?”去吴之越,句践贤之。种躬正内,蠡治出外,内浊不烦,外无不得。臣主同心,遂霸越邦。种善图始,蠡能虑终。越承二贤,邦以安宁。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申。

    译文:

    从前,吴王阖庐刚得到伍子胥时,真心诚意地敬重他,尊他为上客,说:“圣人能够前知千年,后测万代。

    我想深入地请教一下我们吴国的情况,为什么世世代代昏暗不振?难道已经衰微到了极点吗?你识见精深,我正专心听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伍子胥只是恭敬地应答着,但没有回答。

    吴王说:“你明说吧。”伍子胥说:“我担心讲得不清楚,因此而获罪。”吴王说:“希望你全部讲出来,我要测试一下你是不是直言之士。

    仁者以仁爱为乐,智者好出谋画策,真正执礼通学的人就能够探索幽深隐约的道理。

    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诉我。”伍子胥说:“这些话难以讲出口啊!吴国不兴旺发达,君王为此费尽心血,活着不忘倾覆之虞,安宁了不忘灭亡之忧。

    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

    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吴王问:“这话怎么说呢?”伍子胥回答说:“吴国后代的君王将会无道而亡,他会吃不到烧煮的食物,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而待死的。

    谄媚阿谀的小人,不久就会来到吴国。

    吴国兴亡的征兆,也各有明显的天象反映出来。

    虹霓将牛宿围住,女宿就得以分开,黄气在上,青黑之气在下,太岁八年.壬子数术为九,有王相之气。

    自十一后环转,因无气而死,依据法度趋于止息。

    太子无气,与上世不同。

    日月光明,历经斗宿而去。

    吴越是邻国,习俗相同,土地相连,西面边境紧靠大江,东边则为大海所阻隔,两个国家的都城规模也相等,住户人口也差不多,吴国的忧患就在于这里,越国将来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祝患。

    越国境内还有一座神山,吴国是难以跟它相处为邻的,希望君王早作决定,也不要泄露我的这一番话。”吴国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助蔡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

    吴国的军队占领了楚园都城后很久还不肯离去,其目的是以此向楚国报复。

    楚国于是悬赏千金,征求使吴国撤兵的办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伍子胥的报复行动。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乡野之人对伍子胥说:“可以停止报复了。

    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个渔夫,曾经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开饭篮请你充饥。”于是,伍子胥知道他就是救过自己性命的渔夫,就撤兵返回吴国了。

    所以说无往不复,什么恩德得不到回报!渔夫的一句话,千金的悬赏就有了归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吴、离开了楚国。

    后来,范蠡率领越军在就李与吴国交战,吴王阖庐被流矢射中。

    伍子胥率军返回吴国,心中感到对不起吴国。

    吴国采用秦国的纪年。

    到夫差时吴国重又称霸诸侯,兴兵讨伐越国,还是任用伍子胥。

    尽管夫差傲慢奢靡,解除了对越国的围攻,但是,后来伍子胥因直谏而被杀害,更由于太宰豁的谀媚本性,终于使吴国走向灭亡。

    在被围困之际,夫差向越王请求做一个平民百姓,留一条活命,但范蠡没有答应,最终夫差死在五湖。

    伍子胥为吴国兴亡所作的预测,真可称得上英明了。

    从前,吴王夫差兴兵讨伐越国,也在就李吃了败仗。

    当时,大风发狂似地猛刮,日夜不停;战车翻倒,马匹散失,骑兵都从马上摔下来摔死了;大船被刮上了岸,小船都倾覆沉没。

    吴王夫差说:“我刚才躺下午睡,梦见井水满溢,溢出了许多水;还梦见与越王争夺扫帚,越王将要用扫帚扫我。

    我军大概要遭殃了吧?还不如赶快班师回国吧!”正在这时候,越国军营中传出一片喊叫声,夫差担心越军发动进攻、冲入自己阵内,显得非常惊慌。

    伍子胥说:“君王不必担忧,越军已经败退了!我听说井水是人们饮用的,井水满溢出来,表示喝了还有多余。

    越国在南,属火;吴国在北,属水。

    水能制服火,君王又有什么可以疑虑的呢h大风从北面刮过来,这是帮助吴国成功。

    从前周武王讨伐殷纣时,彗星出现,就使周代兴盛了。

    周武王问其原因,太公望回答说:‘我听说彗星相斗,倾倒出来的就能获胜。

    ’我也听说灾异有吉有凶,万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克制取胜之道,这就是我们目前事态变化的明证。

    希望君王赶快出兵进攻越军,这样的话,越国马上遭祸,而吴国即将昌盛了。”伍子胥极其耿直,不与不正之人同流合污。

    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去直言切谏,效忠吴国;他爱君王如爱自己,关心国家像关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分明,无所忌讳,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几乎使吴王走上了正道,但最终反而因此遭疏远。

    由于谗佞小人的挑拨离间,他将要被杀害。

    范蠡听到了这件事,认为伍子胥不懂得变通:“知道天命却不能把握,知道惧怕却不肯避开,这难道称得上聪明吗?”伍子胥听说后,感叹道:“我背叛楚国,身带武器逃离故国,按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

    我在吴国先立功勋,后遭杀戮,这并非我的聪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君王是阖庐,而后来事奉的君王是夫差。

    我听说事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坶,应该是亲爱相同、尊敬相等。

    从上古以来,从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去为臣子报仇的。

    我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功名显着,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因此最终没有离开吴国。

    先君阖庐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因此,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又怎么会离开吴国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内心。

    我现在虽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子贡评论说:“伍子胥坚守忠信之道,死比生还重;范蠡明察凶吉的变化,终于离开越国,也获得了好的名声。

    只有文种留在越国被封为侯,却不懂得保持善终的道理。

    伍子胥与范蠡两人的德行可以并列,而文种就难显荣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与伍子胥相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伍子胥的父亲伍子奢,是楚平王的大臣。

    伍子奢替太子去迎娶秦女。

    秦女非常漂亮,平王私下喜欢上了,想自己娶为夫人。

    伍子奢尽忠进谏,一直侍候在朝廷上,想纠正平王的举动。

    但是,楚平王却听不进劝谏,反而去卜筮占问,认为伍子奢有意伤害国君。

    并世无双的忠臣,就因为君王听信谗佞小人的话,而被抓起来打入囚牢,等他的两个儿子被捉住后一起处死。

    伍子尚信守孝道,就回到了楚国,但伍子胥刚勇而不易受骗,没有回来。

    伍家历代都是忠信之士,却生不逢时,伍子奢在楚国直谏而亡,伍子胥也在吴国直谏而死。

    《诗经》说:“进谗言的人不会有停止的时候,到处结交扰乱四方的国家。”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太宰是吴国的官名,豁是人名,也就是伯州的孙子。

    伯州是楚国的大臣,因为有过失而被杀害,于是,伯韶感到处境困难就逃到吴国。

    当时,吴王阖庐正准备进攻楚国,于是,他将楚国的仇人全部召来,与他们关系十分亲近。

    伯韶的为人见多识广,口才出众,耳目所接触的事,没有不知道的。

    于是,他趁这个时候主动来到吴国,向阖庐大讲伐楚的好处。

    阖庐也就重用他去讨伐楚国,阖庐命令伍子胥、孙武与伯豁一起率军攻入楚国郢都,立下了大功。

    回吴国后,阖庐任命伯韶为太宰,他职位高、权势盛,专擅了吴国的朝政。

    过了不久,阖庐去世,太宰韶发现夫差在国内缺少重臣的辅佐,在国外也没有决断的威势,于是,他又主动地去侍奉夫差,终于能够继续专断朝政,而夫差也始终对他言听计从。

    这样,忠臣们的嘴就好像被锁了起来,再也不能说一句话了。

    太宰韶治国只看到过去,却不知道考虑将来,夫差直到临死时,才后悔自己没有早将太宰豁除掉。

    韦传上说:“看到清就应该知道浊,看到曲就应该知道直;国君所选拔的人才,都是与他自己的德行相符合的。”夫差目光短浅,因此将吴国的大政交给了太宰豁,使太宰韶得以专权独行,而伍子胥也曾经为伯豁所迷惑,说的就是这件事。

    范蠡开始的时候居住在楚国,他生于宛橐,或者称为三户之丘。

    他童年时,一会儿癫狂,一会儿清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神经不正常。

    虽然范蠡独有圣贤的聪明,但是,周围没有人可以跟他交谈,因此,他内自省察就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反听别人的意见如同聋子一样听不到,他的聪明才智就表现不出来。

    大夫文种来到范蠡所居住的地方,只知道这里有一位贤人,却不清楚他究竟住在哪里。

    文种先在城里寻找,但没有找到。

    于是,他感到狂放之士中间多圣人,贱民百姓之中有君子,就更为广泛地去寻找,终于找到了范蠡。

    文种非常高兴,就聘请范蠡为自己的僚属官吏,向他询问治国之术。

    范蠡修饰整理一下服饰后,不久就出来与文种相见,这时的范蠡进退有节、揖让有礼,一副彬彬君子的仪容。

    文种与他整天交谈,畅谈霸王的道术。

    两人志同道合,就如胡越相随从。

    他俩发现霸王的征兆出现在东南方,于是抛弃了官职,相邀离楚而来东南,一心想臣事霸王。

    这就叫做吃小亏,成大功。

    他们两人弃官后先来到吴国,有人建议他们去伍子胥属下任事,但他们认为伍子胥在朝,自己难有作为。

    文种问:“现在我们去哪里?”范蠡说:“他是他,我是我,哪个国家不能去?”于是,两人离开吴国,来到了越国;越王勾践非常尊重他们。

    文种亲自整顿国内的秩序,范蠡则负责与诸侯的交往,经过他俩的治理,越国内部的混乱局面就完全改观了,而外交事务也没有不被安排得十分适当的。

    君臣同心合力,于是,勾践称霸于越邦之地。

    文种善于谋划,使事情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范蠡则擅长于周密的考虑,使这些事情都有完满的终结。

    越王得到这两位贤臣的辅佐,国家就此安宁稳定了。

    只要刚有一点灾变的征兆,范蠡就会以其明察去专心治理,这真可称得上贤明了,真是能伸能屈、左右逢源。


如果你对越绝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越绝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