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疸病

類別︰子部 作者︰宋•王貺 書名︰全生指迷方

    論曰︰黃膽之病,皆屬于脾,脾屬土而色黃,惡濕,濕勝則土氣不行而郁,故發則真色見。蓋黃膽本得之濕,瘀熱在里,濕熱相搏,身必發黃。若先有留熱,而後為濕氣所加,則熱多而濕少,治之先導其熱。若先為濕氣所乘,而後有熱,則濕多而熱少,治之先去其濕,去其濕,則熱從而去。亦有因冷痞結,陰加于陽,上下氣不通,而脾氣不行,則陰氣郁而生濕,其狀胸中痞,嘔逆,時惡寒,當先除痞,利其小便,則濕自去,脈洪大,大便利加渴者死。脈微小,小便不利,不渴則生。若病患一身悉黃,四肢微腫,胸滿不得臥,汗出如黃柏汁,此由大汗出,卒入水中所致,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

    黃 (五兩) 芍藥 桂心(取心,各三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半,苦酒半盞,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因他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黃如橘,瘀熱在里也,或因大熱以冷水洗之,濕熱相搏燻蒸肌肉,謂之黃膽,柏皮湯主之,茵陳五苓散主之。

    柏皮湯

    黃柏 黃連 黃芩(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茵陳五苓散

    茵陳(一兩) 豬苓 茯苓 白術(炒,各十八銖) 澤瀉(一兩半) 桂心(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心下懊痛,足膝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由大醉當風入水,濕加于熱,內蒸脾氣,謂之酒疸。治屬飲家,茯苓半夏湯主之。

    茯苓半夏湯

    茯苓(四兩) 半夏(二錢半,湯洗七遍) 旋復花(三錢) 甘遂(銼末,炒,一錢)

    上 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將甘遂末分二服,用藥汁半盞調服,以利為度。

    若脈浮腹滿欲嘔吐者,先吐之,瓜蒂散主之。脈沉,腹滿,大便秘,先利之,大黃丸主之。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秫米(等分)

    上為細末。粥飲調方寸匕,以吐為度。

    大黃丸

    大黃(煨) 葶藶(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蜜湯下十粒,以利為度。


如果你對全生指迷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全生指迷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