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卷 呃逆痧

類別︰子部 作者︰清•郭士遂 書名︰痧脹玉衡

    呃逆俗名冷呃。有寒有熱、有虛、有實;有因痰火而發;有因血郁而成;有因食阻而得;有因氣阻而生;有因病重發喘為呃,謂之喘呃。若一概認呃為冷,以丁香柿蒂主之,謬矣。故老弱氣虛犯呃,非參不補;若虛極陰寒犯呃,非姜桂附子不溫;即此冷呃治之亦異,而況痧脹為呃,有痰火血郁之分,有食阻氣阻之異,有病重喘呃之凶。苟非細辨受病之原,用藥稍或不妥,非惟不效,勢必呃死,是用明痧呃之害焉。

    【治驗】

    一徐望舒,傷寒變瘧,呃逆三日夜,兩寸脈微,余脈緊滑。余曰︰“呃逆,脈異,病後兼痧也。”閱腿彎上下痧筋,放四針,紫黑血流,不愈。用細辛大黃丸,清茶稍冷服之,付清涼至寶飲,微冷下而痊。

    一王彥甫內室,產後月余,發熱呃逆,腹脹沉重,其長子謂余曰︰“老母產後,傷寒六日,沉重異常,忽發冷呃,將若何?”余診之,六脈弦細而疾,口渴畏熱飲,痧癥顯然。放臂痧三針,血流如注,又放指上痧三十余針。用甦木散並付桃仁紅花湯加山楂、卜子二劑,俱微溫飲之乃愈。

    一孫靖公,六月,心煩呃逆,兩寸關俱細澀而數,且喜冷凍飲料。余曰︰“痧脈已現,痧癥昭然。”刮痧放痧,不愈。用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香薷,黃連、童便︰食鹽微冷服,遂愈。


如果你對痧脹玉衡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痧脹玉衡》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