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少陽經 少陽入陽明腑證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御 書名︰傷寒說意

    傷寒寸脈見澀,便是少陽甲木不舒,尺脈見弦,便是厥陰乙木不達,乙木下郁則生風,甲木上郁則生火,風動火炎,木氣枯燥,脾胃被刑,法當腹中急痛,宜先用小建中湯,膠飴、甘、棗,補脾胃之精氣,姜、桂、芍藥,散肝膽之風火。若不差者,仍與小柴胡湯,溫其半里而清其半表也。凡服柴胡湯已而見燥渴者,此屬陽明之腑熱,當以法治之,清其腑熱也。平素嘔吐之家,不可與建中湯,以甘味之動嘔也。

    凡太陽少陽合病,必見嘔利,緣甲木壅遏,則克戊土,胃腑郁迫,不能容受,是以吐泄。吐泄者,少陽傳陽明之府也。其自下利者,宜黃芩湯,甘草、大棗,補其脾精,黃芩、芍藥,瀉其相火。其嘔者,宜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降其逆氣也。

    傷寒,發熱汗出,而病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是少陽傳陽明之腑也。宜大柴胡湯,柴胡解少陽之經,枳、黃,瀉陽明之腑,雙解其表里也。

    若太陽證,過經十余日之久,心中溫溫欲吐,大便稀溏,胸痛腹滿,郁郁微煩,此甚似少陽傳腑大柴胡證。如前因極吐下而成者,則是少陽已傳陽明之腑。腑病已全,經證微在,可與調胃承氣湯,無用柴胡也。以少陽傳陽明,經邪外束,腑氣內遏,胃不能容,必作嘔泄。及其腑熱盛發,蒸而為汗,則表解經舒,吐下皆止。此雖吐下,未能盡止,然欲嘔微溏,僅存少陽余證,柴胡不可用矣,故與承氣。若非由自極吐下得者,則胸痛腹滿,便溏欲嘔,便是太陰證,勿與承氣也。(方在“陽明”)。

    【41】小建中湯 六十七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姜切,三兩 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68】黃芩湯 六十八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9】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六十九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42】大柴胡湯 七十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兩 枳實炙,四枚 大棗擘,十二枚 大黃二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如果你對傷寒說意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說意》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