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双击滚屏 滚屏结束自动翻页

 

卷七 阳明经下篇 三十三章 阳明虚证 阳明入太阴去路

类别:子部 作者:清·黄元御 书名:伤寒悬解

    阳明从燥金化气,是为燥土,太阴以湿土主令,是为湿土。脾胃以膜相连,《素问》语。感应最捷,胃家实则燥土司气,而湿土以化燥,胃中虚则湿土主令,而燥土亦化湿。燥则阳明之证也,湿则太阴之证也,而化气之燥,究不敌主令之湿,杂证湿居其九,而燥不得一。盖胃家之阳实,非风寒郁为内热,则不病也。惟伤寒有胃家实证,乃胃家之实者,未能强半,而胃中之虚者,不止十三。实则始终于阳明,所谓阳明中土,无所复传,承气之证也。虚则病在阳明而阳衰气退,太阴脾脏将起而代秉其权,是名为阳明而实则太阴。自此而传变无穷,四逆、真武之证,悉伏于此矣。

    阳明为阳盛之经,犹且虚实之相半,况乎太阳为三阳之终,少阳为三阳之始。此将盛方长之气,则动入三阴,未可屈指也。

    盖脾阴胃阳胜负之机,在乎中气,临病而不知中气,见阳明之经热,昧阳明之府冷,汗、下、烧针,孟浪错缪,中气一败,祸生不测。虽胃家之实,攻泻之早,犹且阳去而入阴,矧胃中之虚,汗下一误,有不亡神失国,而登鬼录者哉!《老子》有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医家宝啬中气,不肯孟浪轻泻,则燥湿移易,虚实贸迁,金书玉诀,尽在此矣。

我喜欢这本典籍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打开书架返回书页返回目录|会员登陆

如果你对伤寒悬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悬解》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