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充也。故有力者強而欲摶。內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摶于身。上見于虛竅也。足少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火強摶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積漸之至瞳仁竟如菜子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 羞澀耳。是皆陽氣強盛而摶陰。陰氣堅實而有御。雖受所摶。終止于邊鄙皮膚也。內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強耶。故可抑。以其實耶。惟可緩。而不宜助。助之則反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易入。故以酒為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 鼻碧雲散。然此病世亦罕見。醫者要當識之。
抑陽酒連散(治神水緊小。漸如菜子大許。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物不昏。微有 澀之癥。)
獨活 生地黃(各四錢) 黃柏 漢防己 知母(各三錢) 蔓荊子 前胡 川羌活 白芷 生甘草(各四錢) 防風(各四錢) 山梔(炒) 黃芩(酒制) 寒水石 黃連(酒制各五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白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大熱服。
上方抑陽緩陰之藥也。以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君。獨活、黃柏、知母俱益腎水為臣。蔓荊子、羌活、防風、白芷。群隊升陽之藥為佐者。謂既抑之令其分。而更不相犯也。生甘草、黃芩、梔子、寒水石、防己、黃連。寒而不走之藥為使者。惟欲抑之。不欲祛除也。凡用酒制者。為之引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