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雲。夫男子平人脈大者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男子脈虛。沉弦無力。寒熱氣促。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眩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瞑。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也。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桂枝(去皮) 芍藥(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龍骨牡蠣(各三兩)
上五味。 咀。水七升。生姜三片切。大棗十二個擘。煎至三升。去渣。分三服。短劇雲。脈浮。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
【黃 建中湯】治諸虛不足。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
黃 官桂(各三兩) 甘草(二兩) 白芍藥(六兩)
上四味為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渣。入餳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空心食前。
○集驗雲。嘔苦加生姜。腹滿去餳、棗。加茯苓。肺虛損補氣。加半夏五兩為妙。
【人參黃 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干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胸脅不利。
人參(去蘆。一兩) 秦艽 茯苓(各二兩) 知母(二兩半)桑白皮(一兩半) 桔梗(一兩) 紫菀(一兩半) 柴胡(二兩半)黃(三兩半) 地骨皮(二兩) 生地黃(二兩) 半夏(湯泡七次)赤芍藥(各一兩半) 天門冬(去心。三兩) 鱉甲(三兩。酥炙。去裙) 炙甘草(一兩半)
上十六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服。食遠。
【續斷湯】治骨蒸熱勞。傳尸瘦病。潮熱煩躁。咳嗽氣急身體疼痛。口干盜汗。神效方。
生地黃 桑白皮(各五兩) 續斷 紫菀青竹茹 五味子 桔梗(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升)
上九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日三服。兼治咳嗽唾膿血。童男室女亦可服。
【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
地骨皮(一兩半) 柴胡 鱉甲(去裙。醋炙) 知母(各一兩)五味子(半兩)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烏梅兩個。青蒿五葉。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秦艽鱉甲散】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唇紅。頰赤。氣粗。四肢困倦。夜有盜汗。
柴胡 鱉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各一兩)秦艽 當歸 知母(各半兩)
上六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青蒿五葉。烏梅一個。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空心臨臥各一服。
【人參地骨皮散】治髒中積冷。營中熱。按之不足。舉之有余。陰不足陽有余之脈也。
人參 地骨皮 柴胡 黃生地黃(各一兩半) 知母 石膏(各一兩) 茯苓(半兩)
上八味 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細細溫服。連夜頓服。間服生精補虛地黃丸。
【地仙散】治心髒積熱口干。或煩渴。頰赤。舌澀。生津液。兼治汗後余熱地骨皮 防風(各一兩) 人參 甘草(各半兩)
上四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青蒿五七葉。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無青蒿。用竹葉五七片。
【調中益氣湯】治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或洪緩。按之無力。中指下時一澀。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困倦。百節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忽肥忽瘦。怠惰嗜臥。溺色變赤。或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時飧泄。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黃 (一錢) 人參 甘草(炙) 當歸白術(各錢半) 白芍藥 柴胡 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 五味子(十五個)
上十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論曰。內經雲。勞則氣耗。熱則氣傷。以黃 甘草之甘。泄熱為主。以白芍藥。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氣。
又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以人參甘溫。補氣不足。當歸辛溫。補血不足。故以為臣。白術、橘皮。甘苦溫。除胃中客熱。以養胃氣而為佐。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為脾胃之氣下溜。上氣不足。故從陰引陽以補之。又以行陽明之經為使也。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則發熱。證象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也。誤服白虎湯必危。此病得之于肌困勞役。
黃 (一兩) 當歸(二錢。酒洗)
上二味。 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犀角紫河車丸】治傳尸勞。服三月必平復。其余勞證。只數服便愈。此藥神效。
紫河車(一具。即小兒胞衣是也。米泔浸之一宿。洗淨。焙干用) 鱉甲(酥炙)桔梗(去蘆) 胡黃連 芍藥 大黃貝母(去心) 敗鼓皮心(醋炙) 龍膽草 黃藥子知母(各二錢半) 犀角(鎊末) 蓬術 芒硝(各一錢半)朱砂(二線)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服之。如膈熱。食後服之。重病不過一料。
【人參柴胡散】治邪熱客于經絡。肌熱痰嗽。五心煩躁。頭目昏痛。夜有盜汗。此藥補和真氣。解勞倦。及婦人血熱虛勞骨蒸。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柴胡甘草(炙) 半夏曲 當歸。 干葛赤芍藥(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四片。棗二個。煎至八分。帶熱服。不拘時候。但是有勞熱證皆可服。病退即止。大抵透肌解熱。干葛為君。柴胡次之。所以升麻葛根湯為解肌之冠也。
【清神甘露丸】治男子婦人虛勞。病患不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並皆治之。
生地黃汁 牛乳汁(生用) 白蓮藕汁(各等分)
上三味。用砂石器內。以文武火熬成膏子。用和後藥。
人參 白術 黃連 胡黃蓮五味子 黃 (各等分)
上六味為末。用前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
【雙和散】治邪入經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疾、中 、伏暑。
柴胡(四兩) 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食後熱服。此藥冬月可以潤肺止咳嗽。除壅熱。春夏可以御傷寒時氣。解暑毒。居常不可缺。不以長幼。皆可服之。
【四君子湯】治榮衛氣虛。
人參 甘草 茯苓 白術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溫服。不拘時。
【豬肚丸】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疾。
牡蠣( ) 白術(各四兩) 苦參(三兩)
上三味為末。以豬肚一個煮爛熟。銼研如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送下。日三四服。此藥神效。瘦者服之即肥。莫測其理。
【酸棗仁丸】治膽經不足。心經受熱。精神昏憒。恐畏多驚。情思不樂。時有盜汗。虛煩不眠。朝瘥暮劇或發眩運。
地榆 酸棗仁(炒。各一兩) 茯苓 菖蒲人參(各半兩) 丹砂(二錢。研)
上六味為末。水蜜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米飲湯亦得。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
遠志 菖蒲(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湯下。食後。臨臥。日三服。
【麥煎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牡蠣( ) 黃 麻黃根(各等分)
上三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余粒。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日進三服。
【獨聖散】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上以浮小麥。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同干棗煎服。更妙。
【溫粉】治多汗不止。煩躁不得眠。撲之。
白術 白芷 本 川芎(各等分)
上四味。搗為細末。每末一兩。入米粉三兩和勻。用粉撲周身。能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