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之證。已詳于咳血咯血咳嗽諸條。茲因失血諸人。無不兼痰飲者。故更言之。不憚煩復。
痰飲者。水之所聚也。人身飲食之水。由口入。由膀胱出。肺氣布散之。脾氣滲利之。腎氣蒸化之。是以瀉而不留也。此水不留。則無飲邪矣。人身津液之水。生于腎中。寄居胞室。隨氣而上。布于肺經。是為津液。津液散布。則不凝結而為痰矣。
上焦血虛火盛。則煉結津液。凝聚成痰。肺為之枯。咳逆發熱。稠粘滯塞。此由血虛不能養心。則心火亢甚。克制肺金。津液不得散布。因凝結而為痰也。豁痰丸治之。二陳湯加黃連黃芩柴胡栝蔞霜亦治之。玉女煎加茯苓白前旋復花。或保和丸。以滋肺。胃為燥土。燥氣甚。則津結為痰。指迷茯苓丸主之。頑痰壅塞者。滾痰丸治之。
痰粘喉中哽塞不下者。名梅核氣證。仲景用七氣湯。理氣除痰。血家病此。多兼郁火。宜指迷茯苓丸。加甘草桔梗紫甦香附旋復花薄荷射干栝蔞霜牛蒡。余按咽中乃少陰脈所繞。心經火甚。往往結聚成痰。發為梅核。宜甘桔湯。加射干山梔子茯神連翹薄荷。再用半夏一大枚切片。醋煮三沸。去半夏。入麝香少許。沖前藥服。又沖脈亦挾咽中。若是沖氣上逆。壅于咽中。而為梅核。必見頰赤氣喘等證。審其挾水飲而上者。桂苓甘草五味湯治之。審其挾痰火而上者。豬苓湯。加梅粉栝蔞霜旋復花治之。
夫痰為津液所凝。而津液之生原于腎。下焦血虛氣熱。津液不升。火沸為痰豬苓湯。地黃湯。加川貝母五味子麥冬旋復花款冬花海蛤粉牛膝白前龍骨牡蠣黃柏知母等藥。
飲由水氣停蓄。其責在于膀胱。若膀胱之水。因寒上泛。胸腹漉漉有聲。喉中潮響。咳嗽哮吼等。此為土不治水。肺受其憊。通用二陳湯治之。六君子湯。真武湯。小青龍湯。治之。
按失血之人。由于陰虛火旺。少病寒飲者。即或咳吐涎水。審其脈滑數心煩熱者。仍是火盛水溢。火逆之至。是以水逆之甚也。其治法清火瀉水。兼而行之。宜葶藶大棗瀉肺湯。消化丸。及二陳湯。加芩連柴胡白前根。參看咳嗽諸條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