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身重者濕也,補中益氣湯去桂加五苓散主之。
﹝潔﹞起臥不能謂之濕,身重是也,小柴胡湯、黃 芍藥湯。
﹝仲﹞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 湯主之。(方見傷寒身重。)
﹝潔﹞夏月中風濕,身重如山,不能轉側,宜除風勝濕去熱之藥治之。
﹝仲﹞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表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甘草 白術(各二兩) 干姜 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腰中自溫。
﹝《素》﹞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示從容論體重屬肝、腎虛,肝虛則脾寡于畏而體重,腎虛則脾勝之而體重也。)
﹝垣﹞參術湯 治脾胃虛弱,元氣不能榮于心肺,四肢沉重,食後昏悶。
黃 (二錢) 人參(半錢) 升麻(三分) 甘草(炙,四分) 柴胡 酒黃柏(各三分) 陳皮(五分)青皮(五分) 神曲(七分) 蒼術(一錢) 當歸(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帶熱服,食前。
運氣 身重有五︰
一曰濕,乃濕制腎虛而重。經雲︰太陰所至為身重。又雲︰太陰之復,體重身滿。又雲︰歲土太過,濕氣流行,民病體重煩冤。又雲︰ 土郁之發,民病身重是也。
二曰濕熱。經雲︰少陽司天之政,四之氣,炎暑間化,其病滿身重是也。
三曰寒濕。經雲︰太陰司天之政,三之氣,感于寒濕,民病身重是也。
四曰風,乃木制脾虛而重。經雲︰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民病體重煩冤。又雲︰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體重煩冤。又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病身體皆重是也。
五曰金,乃燥制肝虛而重。經雲︰歲金太過,燥氣流行,民病體重煩冤是也。
針灸 身重有二法︰
其一取脾。經雲︰脾病者身重肉痿,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又雲︰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腹脹,身體皆重,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腎。經雲︰腎病者身重,寢汗出,憎風,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是也。
怠惰嗜臥
﹝垣﹞雲︰脈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從平胃散。又雲︰怠惰嗜臥有濕,胃虛不能食,或沉困,或瀉泄,加蒼術,自汗加白術。
﹝《本》﹞補虛損,治勞倦一切虛極欲垂死者。(肥人陰虛宜服,瘦人不宜服。)
甘草(三兩) 蒼術(一斤,米泔浸一宿,切,用韭白一斤細切,同罨過一宿) 川椒(四兩,炒) 草烏(半斤,水浸一宿,切,用鹽四兩罨一宿,次日炒干)
上共為末,用好酒糟六斤,同搗三五千杵,令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婦人淡醋湯下。
﹝垣﹞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虛弱也。
人參補氣湯 治四肢懶倦。
黃 (一錢半) 人參(七分) 甘草(炙,三分) 生地(五分) 防風(七分) 白芍(五分) 五味(二十粒)升麻(七分) 肉桂(二分) 熟地(六分) 生甘草(一分) 黃柏(七分) 知母(七分)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濾去渣,空心熱服下。